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52.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历的研究是由庞朴教授首先发起的。《国语·郑语》中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且名为“祝融”的记录 ,在神话系统中 ,祝融是楚人的始祖。相信自身具有火的品格并由此形成了对火的信仰和祭祀活动 ,这是楚人的一种文化心理。远古时代的焚巫求雨的行为正是对火的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此有关的是甲骨文中著名的祭制度 ,即把人投于火中以求雨的原始祭祀活动。祝融及其后人都因为具有火的品格并和对火的信仰联系在一起。在《左传》中 ,“火出”是施行火历的隐语之一 ,它和夏商周历法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3.
荆楚歌谣的地域文化特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歌谣有其显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巫觋文化的变异色彩、《楚辞.九歌》的流风余韵及其尚情的柔性品格。它既反映出人们对远古时代的遥远记忆,也体现出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娱乐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它秉承楚辞的语音、语调和独特的音乐思维逻辑而有一些变化,但仍不失《楚辞.九歌》的韵味。同时,典型的水乡泽国的地域文化环境,育成了荆楚歌谣尚情的柔性品格。  相似文献   
54.
水与荆楚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楚地区,河湖纵横交错,水势汪洋浩淼。荆楚文学史,满纸烟水苍茫,别具水文化特色。我们可以说,荆楚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都与荆楚水文化存在着深层意义关联。水文化已经成为荆楚文学史的背景性存在,是荆楚文学生命的浓郁底色和不竭源泉。水,不仅是荆楚文学的核心意象,而且也是荆楚文学的本质性象征,还是荆楚文学审美表达的核心语码,风格独具的南方美学体系的独特风骨,"大河大湖"小说类型的美学底蕴和推挽动力。  相似文献   
55.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歌谣被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陕西童谣作为人之初的歌谣,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搜集到的歌谣按照传统的艺术方式进行归类与分析。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6.
《咨询与决策》2011,(4):58-59
引领鄂茶产业,繁荣鄂茶文化,打造同茶精品。3月23日上午,湖北采花茶业科技囝投产暨湖北茶博馆开馆典礼在“中国名茶之乡”湖北五峰盛大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宣布采花茶业科技同投产,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元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五峰县委书记陈华、宜昌国贸集团董事长韩靖忠共同为采花茶业科技园开同剪彩。  相似文献   
57.
戴之麟是民国时期湖北钟祥的著名学者, 与赵鹏飞、关云门合称为"钟祥三怪"。戴之麟著有《楚辞补注疏》稿本12册计70余万字, 填补了《楚辞补注》专书研究近800年的空白, 在楚辞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戴之麟及其《楚辞补注疏》在楚辞学史上都有其不应忽视的地位。文章对《楚辞补注疏》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韩利  王一珊 《民族学刊》2022,13(6):24-29, 140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如“母语记忆”般的少数民族童谣,虽形式短小、简单,却承载着各民族文化的根脉,各民族语言、艺术各具特色,更因历史文化联系多元又一体。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比较、文献研究等方式, 认为儿童阶段是播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子的基础阶段,少数民族童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在认知、美育、促进情感发展和文化认同方面可以发挥极大的教育功能。同时提出在教育主战场、文旅融合、创作创新以及儿童活动中的实现路径思考,期待独具魅力的中国少数民族童谣,凝聚成中华民族同心同向的文化力量,蓬勃向上,源远流长!该研究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打上了深深的道家思想烙印.这不是因作者故意以道家思想来解读吴越争霸历史,而是具有坚实的历史和文化依据.吴、越、楚三国接壤,楚人范蠡、伍子胥等先后来到吴越,成为吴越重臣,同时把道家文化带到吴越之地;而且,早期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得道家文化在吴越之地容易接受,并成为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0.
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认为《孺子歌图》童谣中方言、修辞、游戏、民俗等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在译介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变形,变形的背后隐藏着译者、读者和文化地位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中华童谣译介过程中须要构建文化保护模式:以多种方式保留源语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以受众为目标适度调整译介手段,重视权威出版,以及致力于多种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