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袁瑞 《今日南国》2013,(7):63-64
曹操陵墓:真假争论何时休 2009年,“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记载,曹操生前曾设72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清四朝公私目录及宋人传记资料中述及了一些宋人著汉文西夏史籍 ,其中刘温润著《西夏须知》对西夏国情分条记事 ;《羌尔雅》是刘温润依汉语字书《尔雅》体例编写的一部西夏语字书 ;孙巽著《夏国枢要》重点介绍西夏王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对后世学者编写西夏专史影响很大 ;单行传世的《西夏事略》是一部删削之伪作 ,属好事者节录王称《东都事略》卷 12 7《西夏传》部分 ,另外 ,王称之名被四库馆臣臆改为“王 ,应加以辨明  相似文献   
13.
灾荒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答形式,探讨灾荒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关于湖南改赈为贷的问题;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荒政的差异;政府和民间人士在赈灾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朝代,都会产生很多名人。而名人又分两种,一是载诸史籍,一是在老百姓中流传。载诸史籍者十之八九都会被后世遗忘。因为除了史学工作者,很少有人会花大把时间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史书。而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人物,则是真正的名人了。  相似文献   
15.
唐贞观时期,疆域空前辽阔,“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在这广袤的国土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史籍记载:“弱水、流沙,并鞲轩之使;被发左衽,皆为衣冠之域,正朔所班,无远不届”。在唐王朝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有各种强弱不一的民族政权,东北主要有契丹、奚、室韦和棘辐,  相似文献   
16.
向燕南 《求是学刊》2005,32(4):122-128
明清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的修史活动频繁,编纂了大量卷帙庞大的历史著作。这种史学现象的出现,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国家职能完善及统治者对发挥国家职能的自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从发挥国家的社会职能讲,还是从发挥国家的统治职能讲,都对明清两朝的官修史籍的活动有重大的影响。封建国家的职能发挥,对于史学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与近代西北荒政及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西北自然灾害对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与政府救助无力有极大的关系。从晚清到民国,中央政府对灾荒的救济力不从心,社会、民间力量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救灾重任。赈灾中,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对推动西北公路、水利等设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居黄河上游,北部平原,南部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灾后当局虽然采取了一些施救措施,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生活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宁夏史料中,有关明清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施救措施的资料非常丰富,但也比较零散。笔者试图从自然灾害特点、荒政措施、施救效果及施救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明清两代荒政进行归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董勇 《四川省情》2013,(4):33-35
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今天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明代以"旌表尚义"的事例劝募富民捐赈,使解决粮储不足的财政手段同时具备了整饬风俗、鼓舞道德的社会功能。"劝尚义"的成效表明,出于道德动因的捐赈行为并非虚矫,无论这种道德因素的内涵是认可、完成君仁民义的政治义务,还是侧重自身伦理修养的德行实践,或者只是积而能散、与众共之的处世之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相当清晰的现实基础与历史脉络。"义"这种普遍道德观念对明代普通民众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明代皇权政治的道义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