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居黄河上游,北部平原,南部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灾后当局虽然采取了一些施救措施,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生活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宁夏史料中,有关明清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施救措施的资料非常丰富,但也比较零散。笔者试图从自然灾害特点、荒政措施、施救效果及施救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明清两代荒政进行归纳性研究。  相似文献   
22.
董勇 《四川省情》2013,(4):33-35
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今天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23.
明代以"旌表尚义"的事例劝募富民捐赈,使解决粮储不足的财政手段同时具备了整饬风俗、鼓舞道德的社会功能。"劝尚义"的成效表明,出于道德动因的捐赈行为并非虚矫,无论这种道德因素的内涵是认可、完成君仁民义的政治义务,还是侧重自身伦理修养的德行实践,或者只是积而能散、与众共之的处世之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相当清晰的现实基础与历史脉络。"义"这种普遍道德观念对明代普通民众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明代皇权政治的道义性基础。  相似文献   
24.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也与其他民族一样,远古时期有宗教学上称之为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从《史记》、《汉书》及其他我国古代汉文史籍的记载来看,哈萨克族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与中原地区相同。以血缘亲族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形式也与其畜牧业经济结合在一起,并长期保存下来。这些与中原地区是不同的,因而,在原始宗教信仰方面,其内容与中原地区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5.
唐代将史学纳入到科举考试的范围之中,不仅促进了史籍的流传,而且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专门探讨科举制度及其沿革的书籍和服务考试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史籍的内容,扩大了史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6.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况和需求,在中国荒政史上第一次确定了抚恤口米、抚恤、急赈、大赈和展赈等多种灾赈名目,使灾赈类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拯灾民于困厄,也为后世灾赈相关事宜提供了有益范式.  相似文献   
27.
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多年从事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文章中,周润年阐释了藏文史籍、藏文法典的价值及其翻译、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藏文文献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藏学、翻译学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明代官修边疆史籍颇具特色:边疆问题长期存在是明代官修边疆史籍的直接编辑动因,宏观层面指导边务是明代官修边疆史籍的根本编纂目的,中央地方上下联动是明代官修边疆史籍的特有组织形式,史事连续资料准确是明代官修边疆史籍的突出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9.
北宋对史籍印本的刊刻、传播,使其朝野上下灌注有强烈的"镜子"意识。宋人的史学意识上,首先表现为史学观念上突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其次,则表现为对"上天感应论"持矛盾辩证的批判态度。宋人的历史辩证思想虽不能挽救北宋王朝的灭亡,但却促进了宋人"历史直觉意识"的形成,进而宋代文人也从史籍印本中揣摸出简洁、形象、生动的古文师法。简概而言,历史赋予宋人的直觉意识是,创作者虽有"意旨"主导,但是创作走向及过程却是作者无法事先控制的,它取决于作者当下创作意识的瞬间呈现,是作者以生成的观念理解存在,是对历史生活"直觉"把握的结果。此种直觉意识,也使得宋人的诗词、文章有了更多的"新变"。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解读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卫拉特蒙古佚名氏史家撰写的几篇托忒文史籍,探讨当时卫拉特人对汗国灭亡的反思及对清准战争的历史记忆.几位史家的文本反映了"四卫拉特"这一历史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卫拉特人在政治认同方面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