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08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小驹,1963年生,山东莱州市人,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51”学术骨干。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教于襄樊学院中文系。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0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莎翁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对于深化剧作主题、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戏剧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之一,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社会的认识,及其对社会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剧中,莎士比亚将性道德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去讨论人文主义与宗教禁欲思想之间的冲突,去讨论法律的宽容性,并通过男女之爱引起的一桩桩故事去挖掘由公爵所代表的政客们的种种丑行,从而展现出个人在强权面前无可奈何的社会现实。剧中交叉的婚外性关系及政客的狡诈,极力还原着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与反映。该剧以对性道德的探索为背景,去挖掘人类社会中权力与权威,法律与宽容,光明与狡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衔接功能理论出发,以莎士比亚的第18首十四行诗作为语料,从语音、词汇和语法几方面分析诗中的语篇衔接手段,旨在进一步检验系统功能理论在语篇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加强读者对衔接理论的掌握,同时对读者解读Sonnet 18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5.
王楠 《社会》2020,40(1):124-163
本文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与《哈姆莱特》两剧主人公的性格,从主观性的角度入手,尝试分析麦克白与哈姆莱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缺陷如何造成其悲剧命运,并进一步揭示莎士比亚塑造这两个人物的现代性意义。麦克白受想象引发的欲望诱惑,犯下弑君罪行,在犯罪之后,又受同样源于想象的恐惧折磨,幻想掩盖罪行,确保安全,反而令自己的罪恶越发深重。麦克白用自己的行动不断颠覆现实,将自身放逐于自然秩序之外。哈姆莱特的困境在于,他用自己高度二元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来把握世界,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思维与存在、本质与表象、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并在双方的对立冲突中令自己陷入虚无,从而无法完成报仇的使命。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两个人物,正是后来现代社会中高度主观抽象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6.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矛盾,提倡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反对封建束缚,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理想生活。《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喜剧,他笔下的夏洛克被称为四大吝啬鬼之一,鲍西娅作为善良、智慧的化身,这是作者在这部剧作中的重要文学成就。本剧的剧情通过三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最后一条就是围绕"割一磅肉"的纠纷。剧本的高潮就是"割一磅肉"这一幕,本文通过对矛盾冲突的揭露中赏析两个鲍西亚和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夏洛克的鲜明的性格、生动丰富的情节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征,从而突出"贪婪和报复是灾难的根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7.
英国诗歌主流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本文哉分析威廉·莎士比亚和约翰·多恩这两位文风看似迥然不同的大师们在诗歌措辞和内容主题上的相似之处,来论证揭示他们在英国文学和人文主义思潮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8.
10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样态之间的关联做了深刻的揭示和演绎,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之间的关联亦有精彩的呈现,但是过度的学科分化遮蔽了哲人和诗人所揭示的心灵的完整结构及其诸多表现形态。哲学要想重新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敏感和洞见,就必须充分审视人类心灵的激情部分,在这一点上,处于形上进路和经验进路之间的修辞学进路更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