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7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管理学   19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20篇
理论方法论   477篇
综合类   7209篇
社会学   69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943篇
  2009年   853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8 毫秒
991.
徐寿松 《领导文萃》2015,(4):105-109
当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便唱起别离歌。此时此刻,也许,我该重复你们听了许多遍的寄语:譬如感谢师长、感恩母校、感怀时代等等,那样很合时宜,但我猜想,你们并不爱听。上外的好,老师的恩,大家已经感受了4年,不会因为我的赘述而增减分毫。我不是来唱赞美诗的。前几天,上外官网上的一张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叫安来宁的校友席地而坐,倚靠在越野车的轮胎上,拨弄着吉他弹唱原创歌曲《再见,文汇路》。有点文艺,有点沧桑;似在向往,似在回避。今天早上,我  相似文献   
992.
从萧乾个人的流浪经历、乡愁以及爱情等角度具体分析贯穿其小说创作始终的家园想象与小说诗意生成的内在机制。萧乾的小说创作持续时间不长,数量也不多,但在中国现代文坛却有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萧乾本人被视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梦之谷》在刊发之初就被巴金、靳以等人看好,后来又被文学史家称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萧乾的小说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诗意。  相似文献   
993.
在现代叙事理论中,将小说的作者与叙述者相区分、"说"与"看"相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系列相关研究得以进一步展开的基础。传统小说中的叙述者与作者被认为是合而为一的,与之相伴的是"说"与"看"的合而为一。在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福楼拜、亨利·詹姆斯、普鲁斯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小说这一叙事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夏目漱石对书画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书画艺术修养源自于家藏的名画,在之后的汉学和西学的学习过程中,他大量接触、鉴赏中国和西方书画作品,并与书画艺术家有广泛的交往,也在他们指导下练习书法和绘画,"漱石山房藏书目录"中有丰富的书画作品和理论著作。书画艺术对漱石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创作中常以书画内容为题材,引用书画的某些元素,或借用书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段,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审美内涵,漱石还为绘画作品题诗,集书法、绘画、诗歌于尺幅之中。他的小说《草枕》、《三四郎》被称为"绘画小说",将书画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融凝在小说创作中,融情于景,文中有画,以图像叙事,将文学与绘画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995.
与老舍小说展现老北京广阔的社会历史风貌不同,1980年代京味小说对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的型构,是通过极度浓缩简化并重复出现的“记忆素”来实现的。这些由人物、行动、空间与情节组成的“记忆素”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而这些“记忆素”作为一种“传统的发明”,并不是要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多么精致的还原,而是为了应对“文革”结束后和北京城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与人的身份危机而作出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996.
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家群体及其创作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存在遮蔽,以致影响了其价值论定,鸳蝴派报刊的编辑策略则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一方面,鸳蝴派报刊编辑通过影像推介、名家评论等策略对女性小说家进行"包装",打造她们的媒介形象;另一方面,尽管女性小说在整体上可以看作鸳蝴派编辑理念的话语实践,但个别文本已呈现出对鸳蝴派男性叙事的"越轨",正是在对以本土资源为给养的鸳蝴派的模仿与超越中将女性小说涌向了现代门槛,提供了文学现代转型中"五四"范式之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7.
当代英语世界对于晚清小说的研究迥异于国内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政治/革命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韩南、王德威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专注于发掘晚清小说的"现代"意义,充分肯定其叙述视角的独特意义与人物形象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研究突出了晚清小说叙述主体的创新意识,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路径扩展至晚清时期,进而揭示中国文学与众不同的"现代性"。究其原因,既有当代英语世界学者自身的研究动力,也是晚清小说创作主体和西方话语的跨时空对话的结果。创作主体的现代意识与读者深切的现代感受交融,生成当代英语世界学者对晚清小说多重现代性特征的理解:晚清小说作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意识,而且还具有"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98.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99.
鲁迅小说的两类言语体裁是对话与独白的体裁。鲁迅小说书写人物对话的话语修辞模式,常常是指物意义、人物性格和艺术规范三者统一的模式,并在这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话语修辞的积极功能,形成发散性的意义裂变,让话语所负载的内容通过语义的所指和话语中句子的各种连接发散出来,形成可资多方解读的所指和丰富的内容。鲁迅小说所书写的人物独白,不仅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情态各异,而且其话语修辞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1000.
中西方文学理论似乎面临一种同样的困境,那就是难以把文学活动中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同时纳入视野之中。20世纪西方伴随着语言学转向兴起的现代修辞学理论对修辞行为整体的研究,为突破这种困境提供了某种可能。受现代修辞学理论影响的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作为诗学与修辞学研究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开启了一种把文学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并对四要素进行四元通观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以此为基础,再融合借鉴其他理论,则有望建构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把作者的表层意图和无意识动机、文本的结构形式和修辞选择、作品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文本生成和接受的世界和文化语境同时纳入视野的"语言修辞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