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老友》2010,(3):17-17
本刊2009年新中国60年征文活动,于当年12月结束,并完成评奖工作。现将本次征文评奖活动情况,公布于下。自2008年11月发布本次征文公告,至2009年11月截稿止,共收到征文稿件253篇,入选作品29篇。获奖作品6篇,占入选作品的20.6%。评奖名额为一  相似文献   
22.
23.
一、设奖来由 据我所知,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那年在重庆为茅盾举行了"五十寿辰和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6月24日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作为茅盾文艺奖金.茅盾在接受捐款时表示:自己生平所写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不多,常引以为憾,建议以这些捐款,举行一次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有奖征文.按照茅盾意愿,"文协"为此专门成立了老舍、靳以、杨晦、冯雪峰、冯乃超、邵荃麟、叶以群组成的茅盾文艺奖金评奖委员会,并在<文艺杂志>新1卷第3期和8月3日的<新华日报>共同刊出了"文艺杂志社"与"文哨月刊社"联合发出的"茅盾文艺奖金"征文启示,规定征文以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速写、报告为限.这次征文经评选产生了一批较好作品.  相似文献   
24.
《金陵瞭望》2008,(1):32-32
在今年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市创作的电视剧《香樟树》、广播剧《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话剧《平头百姓》、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等4部作品入选,获奖作品总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省第一。在江苏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市以20部获奖作品的骄人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并获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组织工作奖。  相似文献   
25.
春风,春雨,花开,花红。崂山与绽放的花朵共同沐浴在春风中。春天的这里是活跃的,花开,鸟鸣,人欢腾。太阳慢慢的抬起了头,纯朴的村姑在花丛中微张着笑靥,草丛上的露珠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  相似文献   
26.
新闻与宣传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两个分不开的事物,在各个传播领域通常都会看见"新闻传播"这样的字样。新闻与宣传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如果不能将二者进行很好的区分,把它们当做同样的事物进行对待,既不利于新闻的报道,也不利于宣传的进行。本文通过梳理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性与交叉点,透过新闻获奖作品来看二者结合的方法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7.
宋增民 《老友》2020,(2):24-24
老友杂志社2019年度"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活动于2019年12月结束。本刊编辑部经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现将获奖作品及作者公布如下:一等奖:"一滴水"的见证作者:杨佩瑾二等奖:回家的路作者:徐九洲三代人当街作者:余鹤龄三等奖:我和祖国命运相连作者:吴作兴两代人的愿望作者:梅雨霖鄱阳湖上的交通之变作者:裴平以上获奖者按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28.
4月29日早,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宽敞明亮,第二届"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颁奖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颁奖活动还未开始,英杰中心已经人头攒动。有从祖国大西北新疆赶来的石河子第二中学的获奖师生代表;也有来自北京团结湖社  相似文献   
29.
依孜 《民族论坛》2012,(10):58-61
《阿思根将军》作品概要作者白金声,1966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作家,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天马》《天之箭》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蒙古族读者喜爱。长篇纪实小说《阿思根将军》由蒙古文写成,  相似文献   
30.
[小说]《何向东的奔跑》苟子2020年第二期小说用充满浓厚地域色彩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带有几分荒诞和惊悚的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古老的悬念手法在小说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吸引读者朝着谜底奔跑。出于结构和主题的双重需要,作者设置了改水田为鱼塘之冲突的叙事线索。自然流畅的叙述中隐隐透出批判的锋芒,若绵里藏针,小说由此而深刻,这部作品也由此而获得了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