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384篇
劳动科学   76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70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1756篇
理论方法论   381篇
综合类   2871篇
社会学   29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高守国 《领导文萃》2014,(9):106-109
正问题277:改革开放以来,Z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Z省非公有制企业超过71万户,注册资金2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税收已达73%。党的十八届三中  相似文献   
242.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现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密不可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环境知情权实现的前提,是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证,是实现环境知情权价值理念的必然途径。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面临缺乏真实性、及时性,失灵现象频发,信息不公开成为常态几大问题。其缘由在于政府环境责任意识淡薄,未给予环境信息公开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的维稳悖论盛行,不稳定幻像的主观感觉强烈;我国环境知情权的相关立法甚少,法律未发挥利导作用。探究我国环境知情权缺失现状及其缘由,对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3.
许斌 《决策探索》2011,(13):12-12
强县扩权后,有强镇扩权为继。早在去年4月,中央编办已会同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省份选择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试点。强镇扩权之后,强村扩权,应该将很快来到了。然后,将发生什么?是决策更加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执行更加有效率,不同地区“万类霜天竞自由”,  相似文献   
244.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践中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本言人为应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既避免了制度上的矛盾,又可以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45.
近年来,城市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由拆迁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对这一领域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拆迁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出发,探讨如何从制度设计上赋予被拆迁人更多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46.
罗淑宇 《社科纵横》2010,25(1):65-67
《权利法案》是保护美国人权的一部重要宪法性文件。对比中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中美在法律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官任职资格和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作用、法典编纂理念、法典编纂的侧重点、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等方面,而这种法律文化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国情以及法律传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247.
论公民程序性权利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认识与公民程序性权利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公民程序性权利的不断扩展,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理解从传统的权利救济视角发展到法律程序视角。基于不同的程序理论与权利观念,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认识可分为工具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本体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和过程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三者共同构成了公民程序性权利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48.
正夏天的雨一场接着一场下个不停,给大地万物送来甘露,水稻争先吐穗,荷花在风雨中散发着芳香。这个时候,孩子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村口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消失了,平日里安静的寨子不时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儿童福利主任们利用暑假组织儿童和家长开展各类活动,陪伴他们快乐安全地度过暑假。云南省盈江县项目区的暑期活动暑假期间云南省盈江县项目区儿童福利主任组织了两次儿童暑期  相似文献   
249.
王新喜  张棣 《江汉论坛》2007,1(11):23-25
权利包括私权与公权,私权发生在私人领域,它距政治权力较远;公权发生在公共领域,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讲,它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然而,当今对权利的侵占和剥夺恰恰发生在"私权"领域,这是由于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所致,所谓维权活动就是在这个领域里展开的.只有解决好对权力的监督,特别是媒体对权力的监督,继而从根本上解决权力的来源和动力问题,才能使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进入良性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250.
在当今“法治”语境下,关照历史与现实的社会问题,对《论语》做出的一个尝试解读和法理学思考认为:为维系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儒家所推崇的“仁”学乃是一个至大至刚的概念,历史地看,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仁”的实质内涵难于明确昭示,二是“惟仁者宜在高位”的理想无由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内在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历史上的“礼崩乐坏”的深层问题仍然在困扰着今天,这也是今天的法治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并且,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秩序应当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传统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法学意义和现代文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