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彖》解释卦辞的方法除了卦象、卦德、训诂、引申发挥的方法外,还采用一爻、二爻、三爻、四爻或六爻的象数特性来解释卦辞,由于用一爻、二爻解释卦辞的概率明显偏高,所以《彖》传作者的"主爻"解易的方法已很明确。这种解易方法最早发端于《周易》爻辞中同一个卦反复用同一句型来申明主题的思想,当然同一时期其他《传》文对它的的影响也很明显。西汉京房最早用卦主注经,是《彖》传主爻解易方法的直接继承者,之后郑玄、王弼、朱熹、李光地等学者相继继承此种解易方法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2.
包山简、天星观简、新蔡简等战国楚简中有成对出现的易卦,学术界一般都把这些成对的易卦看做是楚占中变卦的本卦和之卦,把这些易卦看做是卦。但是,这样的结论也存在疑点,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易卦可能并不是卦,而是真正的卦画,基中的符号可能并不是数字,而是几种不同的记爻符;成对的易卦,也许并不是变卦的本卦和之卦,很可能是两次筮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王弼《周易注》突破了汉儒阴阳五行宇宙观下"占验灾异"与"推象通辞"的"象数",主张"随义取象",注重卦时与爻变,以自身玄理下新的象数,代替了汉儒烦琐推衍的旧象数,纠正了汉易"义理出于象数"的颠倒思维。王弼《周易注》对汉易象数突破的核心,不在一卦一象的解释,亦不在所谓不论"互体""卦变"等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而是在于整个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4.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5.
马王堆帛书易传《要》篇中“益之为封也,春以授夏之时也”、“授(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一语,与汉易卦气六日七分说图式之损、益两卦所处的节气位序正相吻合,这表明帛书作者已具备汉易卦气知识。据传世文献看,二十四气的确立不会早于秦汉之间,汉易卦气说之形成当在汉初,故帛书《要》篇的成书,不会早于西汉之初。  相似文献   
86.
萃英中学是苏州地区一所历史久、规模大的典型教会中学 ,在学校建设、领导体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教会学校 ,萃英中学当然脱离不了宗教教育 ,但对促进苏州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 ,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系统介绍大型古籍抄本《潮州诗萃》的规模、形制;简要评述其文学美学成就;阐述其在潮人文化史上的价值,包括体现潮汕先贤志节事功、间接反映潮汕历史重大事件、歌咏潮汕的地方胜景与文化遗迹以及诗作者游历为宦行脚所到沿途之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等多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8.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9.
人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终极关怀问题,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美学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弥纶天地,无所不包”的《周易》,其精光所聚之处亦在于此,纵观《周易》,蕴涵着深沉的生命忧患意识,又扬溢着超功利价值的审美精神,其卦序的排列即隐喻着生命运程的周期,从象征艰难忧患的屯卦到象征生命有终无成的未济卦,概括了整个人生之旅,《周易》对这一悲剧性的“性命之理”作了超越性的审美观照,启示我们从自我的局限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90.
《易经》是克己修身之学,启示君子顺天应道、开物成务,其思想以整体性、自然性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蒙》 卦为《易经》的第四卦,主要讨论教育思想,强调“君子以果行育德”,其中包含的教学理念有:教育要有教无类、合理惩戒、避免 严苛,学习要心诚志坚、迎难而上、虚怀若谷。《易·蒙》对现代学生管理有诸多启示:教师要进业修身、管理要防微杜渐、授课要 因材施教、教育要慎用处分。遵循《易·蒙》思想,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更为卓越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