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可惜的是,这本革命文献的中文第一版  相似文献   
92.
依据英汉翻译的理论原则,本文对不同的英语原文和汉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翻译实践中造成译文语义走失的不同表现,并探讨和总结了走失的原因,为正确翻译原文、避免语义走失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定量研究《简·爱》的黄源深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探讨四字格使用与译者风格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黄译在四字格的使用上明显多于祝译,而由此带来的黄译"归化"与读者(包括评论者)对黄译的总体评价是一致的。特别选择的含"之"字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统计,同样反映上述差异,使得这一抽样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对所有汉语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使用分析,足以量化二译本的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95.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于18世纪前半叶通过藏文转译成蒙古文。作为梵文原本的目的语文本和蒙古文译本的源语文本,藏文译本的得与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文译本。从蒙古文译本的语序和用词特征不难看出其对藏文译本的依附性。但藏文译本究竟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到蒙古文译本,以及这些影响与梵译藏过程中的问题又有何关联?本文在《云使》的梵文、藏文、蒙古文三种文本逐字逐句比较的基础上,解析蒙古文译本所受藏文译本的具体影响,并在梵文、藏文本的对照中找出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6.
叙事聚焦作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聚焦方式,就会塑造不同的文学作品.因此翻译过程更应该关注小说本身的叙事聚焦的重构.文章试图运用叙事学中叙事视角理论,深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如何重构原文本中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模式,从而再现叙事聚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译本中各翻译主体间(译者与赞助人、合作者、作者、作品中人物及文中所描述的世界以及译文读者)的对话情况,揭示出此译本获得巨大成功与译者对翻译的本质——积极、互动的各主体间总体性的和谐把握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8.
从翻译等值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考察《红楼梦》四个节译本中的歇后语、成语和俗语等习语的英译情况,发现其多数译例或省略未译,或采用简单直译、意译的方式,因而未能有效传递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韵味.而要想使译文填补译入语读者的“文化空白”,实现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的等值传递,就必须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并采取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综合翻译法,追求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等效的”语言转换,以达到保全原著文化意象和防止文化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最具有影响力的英文长篇小说,他以纯正娴熟的英文功底全景描绘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本研究从语言形式入手,以语料库为工具对张振玉及郁飞两个汉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比较和探讨两个汉译本在风格上的异同。通过研究,发现郁飞译本更强调译作的文学性,因而用词更加地道丰富;张振玉的译本显化特征更明显,译作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0.
文章对阿瑟·韦利《论语》译本和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汇编译本中的一个语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典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问题作出思考,指出翻译即选择,其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角度不同,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同,在具体核心单位的翻译处理方法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