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如果打从地摊时代算起,潘家园市场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机缘巧合,笔者住家就在潘家园附近,溜溜达达不及10分钟的路,十几年就在这溜溜达达中悄然流逝,也算是在潘家园里历练过来的人了。从潘家园开始,十几年间转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古玩地摊,此间有得有失,说十年淘藏记是取其整数而言。  相似文献   
102.
郑图丽 《社区》2012,(7):50
我二十几岁那年,突然相中一块少语讷言的"榆木疙瘩"。老妈不同意,闷嘴葫芦的日子没法过。无奈我心比铁坚,坚持己见。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我现在的小日子过得那个欢乐啊,每天都开心无比。若问我有什么法宝,无他,唯一个"斗"字。别误解,是斗嘴。在你来我往的"斗"中,那块榆木疙瘩早变成了懂幽默的风趣男人。  相似文献   
103.
李石 《北京纪事》2009,(12):90-91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我从小出生在北京,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曾引起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喝一碗大碗茶品味着老北京的符号,那就是天安门、前门、大栅栏、故宫、长城、法源寺……晃动着风车,扛着大糖葫芦体味老厂甸的庙会、天桥的杂耍。  相似文献   
104.
青梅 《金色年华》2009,(5):30-31
在儿时的记忆里,从来没人敢欺负我,因为只要我一哭,哥哥就会像保护神一样及时地出现,他很黑很壮,就算同伴的哥哥在场,也没人敢和他较量。  相似文献   
105.
葫芦作为古人生活的必需 ,其本身的器用史已是一种文化 ,又兼之其中生育信仰与祛邪驱魔功能的寓存 ,使其成为吉祥的文化 ,是艺术不舍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6.
爱的习惯     
七旬开外的母亲有一个多年也改不掉的习惯:喜欢给客人夹菜。上个世纪70年代,农家院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家里来客人。我家有7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可是,每当有客人登门时,母亲总会像变戏法似的从箱子下面的大葫芦头里掏出几颗鸡蛋,给客人炒盘葱花鸡蛋,泡些黄豆粒,炒盘黄豆,再弄碗鸡  相似文献   
107.
洪水即尧典说的洪水期,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绍兴是现在的绍兴,名出南宋.那为什么不用古称呢?其一,绍兴和会稽、古越,所指同一个地域,故可通.其二,文章所论为洪水期间的会稽,但为了"通古今之变",把洪水期间的会稽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考察,使之与今天及未来相通,所以使用绍兴这一现代名称.文章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外人类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即证明人类进化史上有过一个"水生"的阶段.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是"敲贝而食"的时代.由此推断,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滨海之地,中国也不例外,华夏文明不可能发源于西北内陆高原,而发源于东海之滨的会稽山下,即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的北到山东半岛南到台湾海峡的滨海之地.文章第二部分标题为"中华各民族同根共祖".这里阐述了人类祖先们学会火的使用后,由"敲贝而食"过渡到"煮贝而食"的阶段.但在陶器产生之前,胡芦器皿成为主要的社会生活用器.河姆渡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园种葫芦籽,证明会稽山下的先民在更早的时候已在利用野生葫芦作生活用器了.这为过去有人提出的"中国最早的图腾为葫芦崇拜"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中华各族的"人祖"的伏羲、女娲,实为葫芦之转音;以及现在尚有三十多个民族还保留着葫芦崇拜的传说和民俗,可以推断,中华各民族其实出于一源,都是长期使用葫芦器皿的以葫芦为原始图腾的会稽山下"九黎"、"三苗"之后裔.文章第三部分标题为"三次大海侵与民族大迁移".大体说来,伴随10万年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移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现在的绍兴会稽山,最初称茅山,在那期间就变成了苗山;当时的先民部落由九黎而成三苗.伴随4万多年前的第二次民族大迁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这时先期内迁的先民已分化成为戎、狄、氐、羌及散居西南的三苗、百越等.这样,随第二次大迁移而来的先民与这众多内地民族之间,既有各种形式的联合、融合等等,也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所以留下了炎黄大战,黄帝战蚩尤等历史故事.发生在4-5千年前的第三次民族大迁移与前二次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已有陶器的发明和原始农业.这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移民在中原找到了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成为新兴的农业民族.伴随这段历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大禹治水也由过去的消极的抵抗水患,转变为以兴修水利为主.大禹治水到会稽,毕功于了溪,并在这里大会诸侯,会稽治国之道,标志着远古时代的结束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从此苗山改名为会稽山,历史从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8.
葫芦呈圆形,内部多子,是人类最早的食物之一。葫芦还曾是远古洪水时代的水上救生工具。葫芦在中国洪水神话中,有极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是,葫芦腹大似母腹,是生殖旺盛、多产多育的象征,也是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许多民族都曾崇拜过葫芦。现在还流传着中国各族出自葫芦的传说。传说认为葫芦是各族的共同母体。和葫芦“多子”类似的生殖崇拜图腾还有”瓜”、“石榴”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