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间杂歌作为《琴操》中琴曲类别之一,是蔡邕对内容杂乱难以归类的琴曲的总称.杂歌的命名一方面借鉴了汉代文体分类中以杂命名模式,一方面依据汉代琴曲自身的特点.楚地民歌及汉代歌诗是汉代早期琴曲歌辞的主要来源,而杂歌则来源于西汉时期分散在朝廷之外的琴曲.汉武帝时期杂歌由河间献王搜集整理,汇集于斯,流行于斯.蔡邕在杂歌前面冠以河间之名,既源于汉代河间国与琴曲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基于对河间国在汉代独特的文化、政治地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12.
陈海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90-97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的家世及生平。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音律、碑诔、辞章、史志乃至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蔡邕生不逢时的原因,并从5个阶段来评述他一生的经历及境遇。 相似文献
13.
张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30-33
历代对蔡邕的才性特征尤其是道德的评价褒贬不一,这种模棱昭示蔡邕的行为对道德的体现包含向两种方向解释的可能。本文试图揭示蔡邕时才性问题中政治人物的道德素质的真实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赵德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4):34-40
《青衣赋》是东汉辞赋大家蔡邕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学界对该赋写作时段的判断失准,导致其主题及文学史意义被遮蔽。结合蔡邕生平、赋中所涉地名典故及汉代同类型作品写作体例综合考察,可以推断《青衣赋》作于汉灵帝光和元年蔡邕被流放五原途中。赋中对女性体态及男女欢会场景的描写,既是对汉代美女赋旨在讽劝,终归雅正写作模式的突破,更是对汉代流行的红颜祸国观念的挑战与超越。《青衣赋》不仅使婢女进入文学的表现视野,其才子佳人遇合的故事情节,也开后世文学特别是小说戏剧中才子佳人遇合模式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蔡邕批评鸿都学士主要是他们背离了汉代士人对辞赋讽谏性的坚守。从后世的批评上看,对于鸿都门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开榜卖官、石经考异和书法源流的追溯上,并未涉及到文学发展的层面。因此,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鸿都门学并没有进入到文学发展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王银忠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15-217
碑文在东汉十分兴盛,其中蔡邕的碑文文学成就最高。蔡邕碑文叙颂结合,以歌颂形容为主,并巧妙地引用经书和典故,言简意赅。蔡邕开碑文中进行议论的先河,同时,蔡邕碑文风格多样,不乏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20.
石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73-76
蔡邕并非一流的经学家,在经学大家辈出的汉代,他的经学成就难与郑玄等人比肩。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忠孝思想、正名思想、谶纬思想中闪烁着儒家的用世精神,其政治主张亦以用世精神作为指导。这一特点使得蔡邕作为具有经世致用精神的儒家学者,在东汉末年引领学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