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44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91.
清诗承明制,复古习气不改,此其同;明人喜言唐,清人则多尚宋,此其异。清人编辑宋诗选本,作为对清代宋诗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打上了极其鲜明的时代诗学思潮印记,并成为选家诗歌审美观念的实践载体。然究其实,此种行为,并非仅体现为编选者单纯的文学活动,它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地域文化、选家素养、刻书水平、藏书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受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清代宋诗选本的编刻上,则呈现出鲜明的地域不平衡性特征,即编刻活动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392.
读者工作者的素质,对读者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一个从事读者工作的同志,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思想上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搞好工作上,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了解藏书,了解读者,正确处理藏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有关部门应为读者工作提高素质创造条件,使之真正成为联系读者和藏书的桥梁。  相似文献   
393.
郑芬 《百色学院学报》2004,17(6):101-102
图书剔旧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在于改变那种重藏轻用 ,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错误倾向。高校图书馆要更新观念 ,重视藏书剔旧工作 ,在理论上深入探讨 ,方法上认真研究 ,使整个图书馆处于一种合理有序、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94.
图书馆对特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突出馆藏特色,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学术、科研地位。我校自2000年组建以来,特别注重图书馆的特藏文献建设。为此,结合实际分析探讨了我馆特色文献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5.
普通高校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必须深化内部改革,方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96.
高校图书馆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重点学科是高校中专业优势明显、影响较大、发展迅速、成果丰硕的学科,二者建设密不可分。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参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与时俱进,采取有力措施为其提供服务,必能获得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397.
中国书院的图书征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岳麓书院、惠州丰湖书院、开封大梁书院为例,对书院征集藏书的办法、措施及其一般原则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8.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私人藏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分析了在传统文化心理影响下的私人藏书的特点,即:一、经世致用的实用原则;二、崇古尚学的社会心理;三、血缘师友基础上的私人藏书群;四、矜名书,轻功利,独善其身的隐退倾向;五、功能性的藏书理论研究。并对我国古代图书馆学重要理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99.
<闽杂记>是清道光至成丰年问在福建为幕僚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所著.作者以外地人新鲜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将自己的见闻及时搜集记录,为我们提供了福建(福州为主)丰富的风俗民情等相关文字资料.通过对<闽杂记>所栽闽人读书、藏书等文化、教育部分,可以归纳推演福州市民崇尚读书及好学精神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400.
田涛 《21世纪》2001,(5):40-41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书籍的交流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本有关古代贸易的记载中,从中国运抵日本的“泊来书籍”一直受到后 人关注。但直 到清末,国人 始对日本保存的中国古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杨守静、董康等一批人曾先后作过一些描述,特别是利用日本旧藏出版的《古逸丛书》及利用金泽文库藏宋版翻刻的《千金方》、《千金翼方》更引起了国人瞩目。至于道听途说来的“静嘉堂”、“东洋文库”所收藏的宋元秘本,东京神田神保町的古旧书店等,更早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我是应东京大学邀请前往日本的,于是,我首先参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