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48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4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当今的蒙古,藏传佛教是最为流行的宗教。但是,蒙古的本土宗教并不是藏传佛教,而是萨满教。藏传佛教替代萨满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因为宗教意识形态的更替,并不像政权更替那样,相对容易,军事上的胜利往往就可以大体决定政治上的胜利。就佛教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主流宗教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很有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2.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较全面勾勒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过程后,分析其在内地流传的原因,认为,除了时局纷乱导致人心思佛、汉传佛教界求取藏传佛教思想来振兴和发展汉传佛教外,藏区宗教界采取采纳内地信仰因素、积极参加具有全国性的抗日救亡等有益活动、积极参与内地太虚太师等领导的新式佛教教育运动等之外,积极与内地社会相适应,是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李德成 《中国藏学》2013,(S1):91-95
元代北京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诸如祈福禳灾之类,种类复杂,名目繁多。根据《元史·释老传》记载,元代北京一年之中藏传佛教佛事活动主要有30余种。但是有些提法不够准确,文章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考释,如"亦思满蓝"、"搠思串卜"、"鲁朝"、"牙蛮答哥"、"斟惹"、"歇白咱剌"、"且八迷屯"、"睹思哥儿"、"收札沙剌"、"阔儿鲁丳卜屯"、"撒思纳屯"、"南占屯"、"卜鲁八"等。除提法不够准确的以外,其余的名称或内容,亦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解释,如"庆赞"、"施食"、"回遮施食"、"酬神施食"、"静坐"、"自受主戒"等佛事活动的有关提法。  相似文献   
84.
塔波拉杰是藏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宗教伦理思想由心性论、信仰论、人生论、戒律观、利乐观及境界论等作为基本内容,以重理论创新、重伦理实践、重德性塑造为特色,构建起了庞大的道德理论体系。由于其伦理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现世作用,重视人的德性塑造和道德实践,推动了佛教伦理的世俗化转向,对藏族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藏族伦理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85.
狰厉图纹是藏传佛教器物中典型的一类装饰形式,按其表现题材可以分为:毒物兽怪类、神魔护法类、器官肢骨类以及其他组合类。作为狰厉图纹载体的宗教器物主要包括唐卡绘画、造像面具、藏密法器等。综观藏传佛教传统符号,狰厉图纹是一支小众的神秘符号,它作为与吉祥纹饰并行的支脉,同样饱含着丰富的象征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藏传佛教神秘而狰厉的图纹艺术将逐渐褪去它神秘的面纱,但作为文化表征的传承符号,在保持其生命力的同时,将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格鲁派变成西藏的执政教派以后,主要受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藏传佛教的活佛中出现了高与低的等级差异,而且某一活佛的等级高或低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上升或下降,甚至出现转世资格被去除的变动.  相似文献   
87.
2011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国际著名藏学家杰尼特·嘉措(Janet Gyatso)教授受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邀请,在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杰尼特·嘉措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是美国乃至西方藏学界的重要学者。她于1981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有关唐东杰布  相似文献   
88.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11,(4):158
《五百佛像集·见即获益》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版本提供16开618页平装定价:158.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ISBN978-7-80253-338-7/B·119责任编辑:冯良、南加才让  相似文献   
89.
周加克 《中国藏学》2023,(5):114-122+216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宗教工作及其研究的重大课题。藏传佛教中国化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佛教传入我国西藏以来,经过藏族古贤对印度佛教的戒律传承进行选择性吸收,对哲学理论思想进行理性审视,对于传承制度、仪式仪轨的吸收及改变等过程,逐步实现了藏传佛教的中国化。近年来,在学界和宗教界关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研讨不但有新的汉藏文史料披露,而且有诸多不同观点的碰撞,这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笔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可靠的藏文文献资料为依据,试图从藏传佛教经典文本的藏语化、阐释方式的多元化、各教派思想传承的中国化、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化四个维度,勾勒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思想内容和现实特点。  相似文献   
90.
桑旦东知 《中国藏学》2023,(1):109-118+216-217
藏传佛教后弘期,西藏本土翻译家接续前弘期的译经事业,且以更大规模译介佛学经典,巴蔡·尼玛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译著不仅是了解这段翻译史的重要线索,也是探究后弘前期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对巴氏所译文本的类别、特点及跋文等作了“翻译考古”式的梳理和考察。研究表明:首先,巴蔡共译42部显密经典,根据所译文本体量显示出其“重中观、倾应成”的翻译旨趣;其次,他对龙树、提婆及月称所著中观经典的翻译会特别采取“译校”“译订”或“订校”两道工序;再者,基于《明句论》修订鲁氏所译《中论》,即知其宗旨所归为应成见,自此拉开了藏传佛教般若中观思想从“自续”转向“应成”的序幕;最后,借由翻译进一步推动了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