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因明与逻辑     
关于因明与逻辑的研究以生动的思想史材料证明了人类思维客观逻辑的一致性,但因明和逻辑产生于两个不同的文化根源,其差异性是不言而喻。本文重点从因明和逻辑的差异和同一性阐述因明和逻辑的关系,试探的解决因明是否可以转化为逻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因明学。当时因明学翻译著作的情况,刘勰本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心雕龙》的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由于受因明学的影响,使《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理论巨著。然而,《文心雕龙》受因明学的影响,仅在于它的结构安排上,因为《文心雕龙》毕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53.
邓新文 《学术界》2005,(6):287-292
任宜敏的新著《中国佛教史——元代》是我国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填补空白的著作。该著在材料处理和写作方法上都有别具一格的地方,在思想和观点上都有大胆创新的成果。但也正因为如此,该著又有可能成为一部极具争议性的作品。本文抛砖引玉,从“两大特点”、“两点不足”和“一点商榷”三个方面,开诚布公地予以评议。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佛教界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4.
藏传天文历算学是世界重要天文历算传统之一。藏传天文历算自17世纪后的重要传承机构有寺院系统的丁科尔扎仓(dus’khor grwa tshang时轮学院)②和噶厦官办机构曼孜康(sman rtsiskhang,医算院)等,其中安多地区,自18世纪初伊始由格鲁派诸大寺先后建立了诸多丁科尔扎仓,而拉卜楞大寺丁科尔扎仓是整个藏蒙地区延续至今教习制度完备、典籍收藏丰富、人才辈出的最重要的传承机构之一。本文以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系统考察和梳理了拉卜楞寺丁科尔扎仓为主的该地的藏传天文历算学的传承历史、研习制度、修习内容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55.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和单称性质命题区别明显,不能把用单独的词项表示的因三相形式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同起来;比较因三相与直言三段论时,必须把命题化成规范形式再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进行推理,法称论师在推理方面的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6.
自20世纪初至今,针对世界三大逻辑传统(逻辑、名辩和因明)的比较研究一直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趋向.从比较研究视角出发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逻辑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和开掘.张忠义、张晓祥所著《三支、三物与证成》(燕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是一部逻辑学比较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一部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读罢令人有酣畅淋漓之感.具体来讲,该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7.
[摘要]印度大乘佛教显宗理论之建构,历经中观、唯识,最后达于量论。作为“六圣”的最后一位即法称菩萨,承续陈那之体系,抽绎其精髓,所作“七部量论”,集佛教量论之大成,其中尤以《释量论》为大乘显宗之终结。特于近代以来,因其梵文原本被发现,故在国际学界影响日深,已成显学。本文分析了法称逻辑学之构成及其独创性,介绍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尤以从彼得堡学派到维也纳学派关于法称研究之深度转换为精要。  相似文献   
5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陆汉地因明研究的总结,从历时性来看,是由因明教学式研究发展到因明的义理研究,前者是为培养因明人才的因明教学成果,后者是对于汉传因明文本所做的逻辑研究。从来源看,汉传因明研究的三大主流为:接续民国时期逻辑式因明研究而展开的研究、基于汉语语系下的藏传因明研究和日本因明研究。未来汉传因明研究除需要在汉语、梵文、藏文、日文等多语种下展开外,如何以“诸子集成”的方式研究唐代因明集释及唐代学者佛学注疏中的佛学论证研究,是一个亟待开展的重大选题。唐代因明集释应以《因明正理门论》为原典,选取《因明入正理论》和唐代学者的因明成果,借助于“扎根理论”方法做文本田野工作;唐代佛学论证研究则要在鉴别非因明文本基础上,对唐代佛学著作做因明分析。   相似文献   
59.
西方关于人类认知基本类型的确认,一如笛卡尔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中将其约化至最小分类为直观与演绎两种,若从东方佛教逻辑亦即量论因明来看,即是现量与比量。虽然演绎或比量在人类认知进程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但其内在构造所关的诸多问题,绝非自身所能解决,必回溯到其来源亦即作为直观的现量,若从深层学理向度而言,即是要从“量论哲学”“因明哲学”的层面才能真正勘透演绎或比量的内在本质,由是才能真正弄清其地位与价值。从比量的词源入手,细密探讨其与现量的内在关联,并对陈那、法称相关原典做进一步梳理,可以真正揭示比量本非为量,但又可以认定其为量的深层学理之所在。  相似文献   
60.
三支论是新因明的核心。一般将三支论看作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推理形式。本文作者提出三支论是论证形式 ,而非推理。提出喻依为三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因明立宗的前提和条件。这为纠正因明学正理 ,不失为一种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