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4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中国藏学》2012,(2):247
格桑居冕(1927.12—2012.3),男,藏族,1927年12月26日出生于西藏拉萨市,祖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著名藏语文专家。2012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格桑居冕先生1950年参军,曾任老红军天宝同志的藏文秘书。1951年2月调入北京。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语文系语言学研究班,系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藏学专家。生前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2.
才让 《中国藏学》2017,(2):66-77
P.T.245号属于密宗超度仪轨,但未见于吐蕃时期编的《丹噶目录》《旁塘目录》,及后世流传之文献中,故属藏外文献。经过文本比对,文章发现此仪轨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神灵亦见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典。文章初步认为该仪轨与后世宁玛派所传密典间有关联,具有较为明显的宁玛派教法特征,这为研究宁玛派密教文献的源流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3.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是在吐蕃文字创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化目录学是目前藏文文献目录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4.
朱丽双 《中国藏学》2017,(2):88-107
文章利用学界在古藏文释读方面的进步,重新译注P.T.1287第儿节中赞蒙赛玛噶所吟之歌。赞蒙之歌共4首,其中第408—412行为第一首歌,描述赞蒙在象雄的凄苦生活;第412—416行为第二首歌,赞蒙以围猎野牦牛为比喻,暗示其兄赞普应联合与吐蕃王朝结盟的各个氏族部落,对象雄发起进攻;第416—419行为第三首歌,赞蒙以钓鱼为比喻,暗示赞普莫错过时机,尽快去消灭象雄;第419—424行为第四首歌,赞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155.
156.
陈践 《中国藏学》2013,(S1):3-44
文章探讨的是两件收藏于海外的敦煌古藏文羊胛骨卜文书。其中P.T.1047号系增订,参阅了纳西族东巴骨卜和僳傈、羌族骨卜,破解了文书中象雄语的"占卜方位名称"和"占卜裂纹名称",增译了过去阙译的卦象部分。该文书反映了诸多吐蕃时期的习俗,如:官方占卜,发动战争前要多次占卜;牦牛时常伤入;投毒风习;严禁近亲通婚;以及炭疽发作频繁,连国王也难幸免;羊圈生等,其他占卜文书中少见的内容。IOL Tib J763号系新译。  相似文献   
157.
益西拉姆 《民族学刊》2012,3(6):54-58,99
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8.
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 J 744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缀合后的P.T.1055+IOLTib J 744《十二钱卜法》是以汉文本为底本、根据吐蕃传统社会习俗编译而成,其成书时间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汉、藏文《十二钱卜法》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建构吐蕃统治时期苯教与佛教共存于敦煌吐蕃移民社会生活之中的真实历史面向,改变学界以往多关注敦煌吐蕃移民佛教信仰的片面性,而且能够有力展明该时期的敦煌汉、蕃关系已产生了紧密联系和文化融合,从而为进入归义军时代的敦煌蕃、汉族群最终走向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9.
1912年,中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开始建构现代国家。针对西藏地方的特殊情况,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在北京主办发行了汉藏文对照的《藏文白话报》,这不仅在藏族新闻发展和藏文翻译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开启西藏地方官智民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藏社会发展方面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0.
8至12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汉语译音资料主要有来自不同地点的四种,即不空音译的佛教咒语、敦煌所出的汉藏对音写本、回鹘文翻译文献中的汉语音译词,以及西夏音译的佛教咒语,分别代表长安话、敦煌话、以今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汉话、以今银川市为中心的汉话。西北地区通行的口音是盛唐以后长安话向西传播的结果,其区别于中原方言的突出特点有二,即宕梗二摄的鼻韵尾全部脱落,以及部分鼻声母字读作相应的全浊声母。西北所有地区都保留了这两个特点,但在其他一些音类上出现了进一步的变异,根据这些变异可以把西北方言划分为四个片区。一是陕西片。舌上音和正齿音依然有别,不像其他方言的舌上音均已并入正齿音且不分二三等。二是甘肃片。浊擦音声母清化,入声韵尾t弱化作r。三是新疆片。除了继承敦煌话的韵尾r之外,又把-g弱化作-?。四是宁夏片。古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全部归入送气清音,入声韵尾全部脱落,中古时代的三个鼻音韵尾发生了重新组合。这些音变不都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其中有些是不同语言相互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