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90篇
  免费   1870篇
  国内免费   583篇
管理学   8512篇
劳动科学   488篇
民族学   6766篇
人才学   2182篇
人口学   575篇
丛书文集   25571篇
理论方法论   4622篇
综合类   50656篇
社会学   7688篇
统计学   783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821篇
  2022年   1798篇
  2021年   2450篇
  2020年   2012篇
  2019年   2390篇
  2018年   923篇
  2017年   1716篇
  2016年   2320篇
  2015年   3445篇
  2014年   7317篇
  2013年   6898篇
  2012年   7791篇
  2011年   7743篇
  2010年   7217篇
  2009年   7364篇
  2008年   8074篇
  2007年   6297篇
  2006年   5409篇
  2005年   4889篇
  2004年   4556篇
  2003年   4096篇
  2002年   3249篇
  2001年   2790篇
  2000年   2023篇
  1999年   989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57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52.
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命名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利用命名和有关名称,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国少华 《阿拉伯世界》2003,(2):55-59,52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文化对人的塑造表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取向;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后现代文化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引导青年学生走正确的社会化之路。  相似文献   
55.
56.
57.
山西省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而且第三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那么如何开辟第三产业的新领域呢?一、家政服务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但山西省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这些劳动如收拾房间、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做功课等并不复杂,但是很琐碎,它会消耗人的很大精力。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务是由女人来做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因为那时女人是不外出干活的,专事家务,即所谓“全职太太”。现在则不同了,女人和男人同样在外工作,且活儿干得并不比男人少,但…  相似文献   
58.
汉代教育是汉代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它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汉代教育对社会影响的最主要表现是:汉代官吏的群体知识化和由此导致的儒者官吏对儒家政治、经济、文化理想的自觉实践;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全民共同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本文运用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试图重新阐释沈从文创作的意义。文章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了沈从文创作“怀乡”的文化渊源及其艺术实践,并在20世纪世界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对沈从文重建“精神家园”的文化选择作出了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