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32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2464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徐复观著作中蕴含丰富的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诠释学思想,活跃着生命的立体化的具有实践性、真实内容和工夫实体的诠释学体系。从作为诠释学实践活动本身的活动机制及其逻辑起点即"起心动念"处入手,并把其诠释学实践能力分解为"虚静之心"与"互为主体性"两部分,则这一诠释学体系可以表述为:诠释学实践活动即是诠释主体以虚静之心的力量透入于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并以主客合一的精神状态,在"互为主体性"的诠释学实践能力的作用下,使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以其主体性的本来面目如实地透出于诠释主体,即透过诠释主体的分解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活动而显现出新形式、新体征,以实现哲学"思想结构的转换"。从诠释活动本身的主体性来说,诠释对象的主宰性远大于诠释主体,诠释主体仅充当诠释对象得以显现的工具、手段等配角角色,诠释对象才是主角。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建立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语料库,对该句式进行了初步考察,得到三个发现:能进入该句式的动词的类并未受到严格的限制,动词的数量也比传统认为的要大;大部分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都需要语境的支持才能成立;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与一般带时量补语的句子在语气上有所不同:前者能够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感受,而后者通常是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think"这一内隐动词为例,基于典型事件模型,对"S+think+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中的疑问句部分进行了认知解读。最终实现了"S+内隐动词+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65.
《庄子鬳斋口义》作为新的注本的出现及盛行,体现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经历师承与受容、滤选与摄取的过程,并使其转化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体文化。禅僧惟肖是日本最早展开《庄子鬳斋口义》研究的人,此后,重视《庄子》口义本的研究支配了五山,五山禅僧对《庄子》的理解与吸收主要体现在众多语录、文集和传法活动中。惟肖对《庄子鬳斋口义》的重视和研究,大大促进了日本老庄思想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67.
68.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盙"相同的来源,即"乞"是"吃"的同音借字;一条是与明本潮州戏文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词"乞"相同的来源,即"给予"义动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9.
自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以来,其内容构建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更是意义深远,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0.
项城方言中的“叫”字从共时层面看用法广泛,意义复杂,可以用做动词、介词、助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处置义,又可以表示被动义.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叫”的处置义和被动义的来源,“叫”字从“实质性叫请”到“礼节性叫请”的语义泛化过程是其虚化的语义基础,我们认为它们的来源都和使役义有密切的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