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2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2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老、庄并称,自有其据。二者均以“道”为本,阐发道论:道在时、空上的先在性与全覆盖性;求得妙“道”的措施、途径与方法;悟得妙“道”后的心理指向及“道”的非凡效用;“道”在家、国、天下与个体心灵上的不同显现等等,老、庄所识自有差异。这固然与“君人南面之术”和个体精神哲学的视觉差异有直接的关系,亦不能排斥二者所秉持的价值尺度的些许不同;揭示差异以显示道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非为毁“同”,实为求对老、庄及道家思想的理解更为准确、深刻;不人为地扩大“差异”亦是为尊重“思想”的历史,作为中国特有的大智慧——老、庄实则一脉两支,故称之为“道的复调”。  相似文献   
82.
孟浩然诗语出自然,不事雕饰,风格清淡旷远。山川景色的描绘往往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各种艺术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孟诗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3.
常常,我们在观摩于永正、支玉恒、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课堂时,会被他们与学生之间"鱼水相融"的教学状态所感动,所震撼,被他们的"教学艺术"所折服,除了感叹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只有"望洋兴叹"了!但学完归来,还是要象征性地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再将一些所谓的"教学艺术"搬上了课堂,开始凭借各人不同程度的"演绎"水平,或大刀阔斧或小心翼翼地实践着这些"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84.
乾嘉时期,在阳羡、浙西、常州三大词派消长更替之际,黄景仁另辟蹊径,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黄景仁词中的哀情与豪气,阳刚与阴柔等二元因素的对立与统一,并进一步论述了黄景仁词对词学传统的背离与回归,以期能够揭示其二重形态与词美流向.  相似文献   
85.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西方史学界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两类针锋相对的史学方法论:一类是旨在排除主观因素以“客观”再现历史真相的方法论(“无我之境”);另一类是旨在彰显主观因素以“重构”历史认识的方法论(“有我之境”)。通过对这两类方法论的优缺得失的反思,指出其对构建我国21世纪史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
李凤启 《金色年华》2008,(Z3):24-24
<正>《文学的趣味》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论文。作者针对文学趣味方面的三种通病,着重论述了如何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的问题,提出了趣味是欣赏的基础;广泛的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等有关文学欣赏问题的精辟见解。文章在写作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下面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7.
境的历程     
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本文从境的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着重探索了境的发展的文脉轨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境具有不同的内涵,即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不完备走向完备。这里不断递进、提高、完善的过程,便是境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8.
文学经典作为教化培育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经由学校教育渠道进行传播,受教育者从规定阅读中开始了对经典的了解,并建构自主阅读的选择能力与审美素质;但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功利主义目标的追求,导致学生读者阅读审美心理异化;大众传媒非文学经典阅读信息暗示引导了读者的注意,阅读需求动机呈下位偏移;建构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化场境则必须改变文学教育异常化程序结构,培养读者合理的文学"认知动机",要借助传媒力量,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并将学校文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89.
论佛教思想对古代文论中“虚实”范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虚实”作为核心的元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早期受到道家哲学和玄学思想的渗透与作用,唐宋时期在佛学禅宗的影响下,其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佛学之“境”、“空灵”和“妙悟”三个方面影响到当时文学创作和批评,通过诗人和批评家之“桥梁”使虚实范畴由此获得新的启迪和推进,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