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虚与实是艺术创作技巧的美学原则,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更显示出虚实结合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几个方面:在布景设置上,要以实带虚,以虚衬实;在意境表达上,要虚实对比,和谐产生;在光色处理上,要虚实变幻,以景托人;在舞台布局上,要讲究整体,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33.
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知己知彼知全局方面有着迫切的情报需求。竞争情报态势感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形成了对所处形势的认知,但认知结果以及后续决策行动的正确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通过引入ACP方法,结合平行系统与态势感知的思想,提出了包含一个实际系统与多个对应的人工系统的平行竞争情报态势感知系统架构,并讨论了系统的交互机制。实际系统与人工系统平行执行态势觉察、态势理解和态势投射工作并进行虚实交互和实时反馈,现实的态势感知结果为人工世界模拟市场竞争、人工系统改进情报工作提供参考,人工系统干预方案的实施结果也为实际系统的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4.
从新闻意境的呈现形态、结构方式和审美特点的角度去把握新闻意境 ,新闻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点。同时 ,新闻意境也与艺术意境一样 ,具有蕴含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深沉旷远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5.
中国画家对于画面的构图组织要求甚高,构图更是水墨山水画首先应解决好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画面表现形式、主题思想、意境空间的传达。构图是画家思想感情与自然山水形式的有机结合,构图是由各种因素组合而成,有其内在规律和法则,反映作者对于自然造化的感受与审美意趣,是作者学识、修养、思想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36.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37.
埃兹拉·庞德(Ezra Poand,1885-1972)是二十世纪美国的著名诗人,其诗作《在地铁站里》为意象诗的经典 作品。本文基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分析了诗歌《在地铁站里》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8.
<聊斋志异>花精系列小说创造了形神兼备、多姿多彩的花精形象.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也可以创造生于"象外",具有抒情性作品相类的意境.作者蒲松龄从花卉本身特质与花意象的传统文化品格出发,泛化出灵动多姿与蕴含丰富的小说意境;借助于精魅幻域的表意形式,创造出以虚生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并从小说独特的叙事特征出发,由实境的生动描绘中,以实生虚,创造出神态婉妙、韵味悠长的叙事性意境.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源远流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清代画学集前代之大成,著述既多,研讨亦深,且四通八达,自成体系.其中,虚实观念是一条主脉,既牵连着诸家要旨,也表达出清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发扬光大.本文着眼于清代画学里虚实观念的来龙去脉、绘画理论批评的种种表述,及其在"道"与"技"的各个层面衍生出的概念和命题,借以对清代画学中的虚实观有一个完整把握,并由此领会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精神和特色.  相似文献   
40.
古之冶游书从唐代产生以来,至清时更是蔚为壮观,然其间唯有明末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能够超拔诸作之上,别有境界,不落俗艳。此乃得力于其实录的史学价值、内含的“遗民情怀”、记录对象的品位、不着色欲的真情、虚实相间的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