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8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597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739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2274篇
理论方法论   457篇
综合类   4367篇
社会学   527篇
统计学   12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8,(1):29-33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构建和平、友谊、和谐的中国-东盟关系,最终达成与新海丝路沿线各国的利益交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区域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凡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孤独、疾病与死亡的故事。主人公作为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美国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显得格外孤独与痛苦,这种孤独个体的特性也贯穿了其一生。与此同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体现了向死而生的特点,即在绝望中蕴含着希望。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主人公追寻的身份认同正是当代美国人普遍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普遍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电子网络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是国内外民事诉讼法界的一个新课题,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主要表现在案卷的电子化,法院的虚拟化等。我国的电子网络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只是初见端倪,我们应当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促进电子网络技术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提高我国民事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数控车床实验为对象,介绍了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开发出基于980T数控系统的虚拟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从河海大学通信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出发,基于网络平台提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习基地的设想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分析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实现的目标和任务,给出了基本思路、实现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最后阐述了该项建设的意义和在未来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  相似文献   
18.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从认同男性主体意识到反抗男权社会再到超越女性传统命运  相似文献   
20.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 ,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等特征 ,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爆发 ,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 ,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 ,还与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有关。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 ,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 ,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来矫正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 ,形成网络时代的新道德 ,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