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387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999篇
社会学   19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睡虎地秦简《日书·相宅篇》在"宇"的地形占断上注重从"四正"方位考量,在"宇"的形制上注重从"四维"方位考量,对"宇"的配套建筑则从"四正"、"四维"综合考量。《日书·相宅篇》相宅理论确立了后世堪舆术的基本取向与原则,与后世阳宅理论有着直接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62.
宋朝政府对各级各类官员普遍颁发印纸,用于记录其入仕之后的阶官升迁、履行职责情况和功过奖惩等,这种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宋代实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是宋朝考核官员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对于政府而言,印纸批书不仅是了解各级官员业绩和各地各部门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之一,也是对官员磨勘升迁、注授差遣所依据的重要文书档案。对官员个人而言,它则关系到其在官场上的升迁或贬降。因此,宋朝对官员印纸的发放、印纸批书内容和批书者的责任追究都有明确规定,但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63.
袁宏《后汉纪》保存许多东汉时期的原始资料,其《孝殇皇帝纪》中西域史料尚未引起学者足够重视。《孝殇皇帝纪》西域史料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可厘清范晔《后汉书·大秦传》史料之繁杂来源;其二,"本传曰"文句,可佐证《东观汉记》确曾为西域立传;其三,载录甘英出使大秦部分路线,为进一步考证甘英西使大秦完整线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4.
20种新词语词典词条考察显示,当代汉语中已孳生出许多带“虫”新词语,它们在音节、结构、意义及构词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其中指人义“~虫”式新词语是在“虫”继承了古汉语通称义和现代汉语口语词戏谑义的基础上,通过仿拟和类推构词方式族群化孳生出来的,是人们从众与求新语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新词语成族现象彰显了词汇构成的理据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965.
常新 《南都学坛》2014,(2):21-26
明代中后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为图书的刊刻和流布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士人的著述通过刊刻、传抄、互借、赠送、散发、交换等方式被广泛流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促使了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相较,图书的刊刻和流布不具有典型性,但从纵向来看,明清关中图书刊刻的种类和数量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士人的著述也经过各种途径得以刊刻和流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本土文化和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966.
“小说”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在《庄子》中首先出现,后为《汉书·艺文志》借用而成为诸子十家之一。“小说”一词的原始含义本来鲁迅先生早有定论,然而近些年又有学者提出异议。《庄子》与《汉志》中“小说”的含义有同有不同,均非指虚构性故事。但《汉志》“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文体特征,为后世虚构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7.
傅爱国 《学术交流》2003,(9):134-137
80年代初期,王立民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间,师从游寿。作为"金石书风"的第四代传人,他既在精神内涵、意韵意趣上与先师们保持一致,又注重对自己不断地否定、变化、超越,以提升艺术品格,从而使有了一定历史积淀的门户书风得以动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以碑化帖"的实践探索之后,其用笔少了刻意的涩行顿挫,更显得自然流畅;结字由放而收,由纵而擒,意态洒脱而严谨。从而使其书法作品呈现出纵横俯仰、开张整合、恣肆多姿、仪威犷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68.
《四书集注》(全名是《四书章句集注》)是对“四书”的注解,又是朱熹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即又以注释经典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这是中国古代著述的一大特点。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早有人提出过的“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的问题,如同西晋时期郭象的《庄子注》,究竟是“郭  相似文献   
969.
诠释与歧变: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里的传播及其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东来,通过画像、中文著作等方式构建、传播耶稣形象。在《进呈书像》等重要著作中,传教士有意突出耶稣的神人二性,试图将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基督论传播给中国受众。但由于传教士所构建的耶稣形象本身存在张力,导致反教者对耶稣形象产生误解、曲解。传教士构建耶稣形象时所出现的"断裂",是导致世人理解耶稣形象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里的传播及其反应之过程,可视为西方知识或文化在近代中国嬗变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70.
林耘 《船山学刊》2002,(1):66-69,82
隋唐以降,在佛道的挑战之下,儒家学说在心性论方面处于劣势。李翱于是提出复性学说,试图通过对儒家原有典籍《中庸》、《大学》、《易传》和《孟子》等书中有关思想的重新阐释,构筑起一个儒家心性论体系,与佛道相抗衡,他认为人人皆有与圣人一样的至善本性,凡人只是由于情欲遮蔽了本性才没有成为圣人。只要人们停止思虑,灭息妄情,复归本性,就能达到诚的境界,成为圣人。他的复性学说是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改造儒家心性论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