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张栻、魏了翁具有丰富的实学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求实求理 ,重躬行践履 ,对欲、利的肯定 ,把义理与训诂相结合等方面。并且 ,张、魏了翁作为蜀籍学者 ,又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 ,沟通了湘蜀两地的文化 ,使湖湘文化和巴蜀文化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他们丰富的实学与理学思想也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自民国初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随葬品既有北方草原色彩又有蜀文化、滇文化、楚文化的特征,故学界聚讼不已。但综合来看,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更具有蜀文化的特征,是一种以蜀文化为主体的“复合型文化”。这种“复合型文化”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边地文化的地理和资源特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半农半牧的边地文化受到相邻农业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古蜀文化与羌族文化皆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岷山山区,二者之间存在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羌族文化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今日羌族是在岷山地区以古蜀人支系冉駹人为基础,融合历史上先后迁入岷山山区的外来羌人和汉人形成的本土古老民族,与黄帝、大禹、古蜀人支系冉駹人具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同时,提出了西羌源自黄帝、羌族为黄帝后世古蜀人在本土的直系后裔的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姚力 《中华魂》2013,(4):30-31
蒙山地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西部,自古便与青城、峨眉并称为蜀中三大名山,是古蜀文化的发祥地和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地方。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在最高峰上清峰上有七株古茶树,相传是公元前53年吴理真栽培的,“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与蜀文化发育、生长于相类的文化生态中,文化结构形态、艺术传统和文化精神有较大的共性.又因环境条件和历史传承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湘、蜀两地作家的创作充分反映了这种文化影响的异同性.共性——言志抒情的创作价值取向;浪漫主义的文学精神;作品文化内涵的二元结构形态.差异——“大湖”与“盆地”的创作意识;理性思辨与感性抒写的创作思维;清新、明丽、阳刚与沉滞、冷峭、阴郁的风格色彩.  相似文献   
16.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17.
王跃  章夫 《四川省情》2005,(4):32-32
在 中 国 西 部 的 内 地 ,巴 山 蜀 水 之 间 ,三百 公 里 的 距 离 内 , 同 时 出 现 了 两 座 超 级 大城 , 这 两 座 城 市 的 人 口 都 超 过 了 千 万 之 众(中 国 超 过 千 万 人 口 的 城 市 并 不 是 很 多 , 世界 上 千 万 人 口 的 城 市 也 屈 指 可 数 ); 这 两 座城 市 都 是 中 国 西 部 最 活 跃 的 经 济 之 都 和 魅力 之 都 ;这 两 座 城 市 都 是 建 城 两 千 年 以 上 的古 城 ;这 两 座 城 市 都 产 美 女 和 美 食 … … 这 就是 重 庆 和 成 都 ,一 对 双 子 之 城 。 一 个 是 巴 文化 的 代 表 ,一 个 是 蜀 文 …  相似文献   
18.
王跃  马骥 《四川省情》2007,(1):46-47
川剧名家外国人大多不懂川剧,看的也只是热闹。他们把川剧当成歌剧来看,甚至把川剧叫作“Sichuan opera”(四川歌剧)。外国人最爱看的是川剧中的吐火、变脸和滚灯之类的热闹场面。吐火、变脸和滚灯其实只是川剧艺术中的雕虫小技。蜀文化由川菜、川酒、蜀绣、四川方言和川剧等等  相似文献   
19.
[提要]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广立官学,蜀地因而文教大盛,相继产生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史称“文翁化蜀”。这一使得蜀地确立华夏文化正统身份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带有强烈的儒学教化色彩,而且对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具有重要影响。司马相如及其副使“通西南夷”事业的成功,又是以“文翁化蜀”后相对普及的文化条件为基础的。在早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进程中,由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向导和翻译的情形可能较为普遍。史籍所见“九译”“重译”记录,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化扩张达到空前规模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自信现象。  相似文献   
20.
索德浩 《天府新论》2024,(3):封二-封三
1980年3月,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第三生产队修整晒坝时,意外地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新都马家木椁墓是成都平原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级蜀墓,年代约为战国中期。该墓随葬品以铜器为大宗,种类丰富、组合方式严密,浓缩了战国时期蜀地上层的丧葬礼仪、制度。墓葬的内核是蜀文化,同时吸收了大量楚文化因素,充分表现了蜀国上层源蜀慕楚的文化特点,是探讨战国时期蜀国礼仪制度及蜀、楚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墓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