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诸葛亮作为封建士人心目中"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为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就了一个在人格和能力上几乎完美无缺的道德典型。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内部政治治理最为成功的国却最先灭亡呢?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专家豪斯教授提出了以价值观为本的团队领导理论,即Value-basedLeadership(VBL)理论。此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价值观是VBL的基础,是种子要素,是团队运作的灵魂所在,而领导力在于他们处理和运用价值观的能力。本文主要从领导者的价值观对团队领导力的引领与制约的角度探讨汉最先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巴与的行政隶属 ,从秦统一到 1949年 ,经历了 2 0次大的分分合合。其中以南宋绍兴五年 (1135年 )为界 ,此前主要是“分” ,此后几乎都是“合”。从秦至北宋 ,统治者主要采用让巴与分开的办法来防范其割据。和平时期 ,这确见成效 ,但每遇战乱 ,巴地区仍频频割据。明清时采用“三司分理”的办法 ,才基本避免了巴地方割据政权的产生。多次“合”的形成 ,除了地理、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外 ,主要原因在于 ,在战争年代 ,往往需要巴的合力才能抗击侵略 ,每当天下大乱时 ,也只有二者的合力 ,才能割据以自保  相似文献   
63.
从投身军伍到称帝西,王建收录了大批立功或纳降的精兵强将作为假子.诸假子效力行伍,浴血奋战,成为王建军事争夺的得力工具.众假子在夺取西川、吞并东川、兼并山南西道、侵夺荆南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出生入死,攻城陷池,取得一次次重大的胜利,为前版图的奠定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相似文献   
64.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细致的分析了艺术与视知觉的密切关系,格式塔心理在艺术创作与接受的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文试图以格式塔心理学分析米芾代表作《素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文翁兴学化,不仅开创了中国地方官立学之先河,而且开巴学子入京师受业经学博士之风气。儒学及其经学传入巴,与地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以儒为主,融合诸家学术的学,并得到长足发展。西汉以后,受文翁兴学化的影响,地儒学得到长足发展,历代杰出人物不绝,并在与各地文化的交流中,与时代思潮、学术流派紧密联系,融贯互通,体现为后世儒学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扬雄、杨终、杜甫、宋庠、吕陶、范祖禹、魏了翁、宋濂、杨慎、钟肇鹏等历代著名人物对文翁兴学化,传播儒学做了充分肯定,亦体现了巴儒学的流传发展。地尚文好学之风蔚然兴起,巴学人除积极学习中原儒家文化、教授于巴外,也重视各家文化,将儒与各家学术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推动了巴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中国文化及各时代思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6.
尽管北宋党争频发,与其他朝代却有着诸多不同之处,这与宋人党观念的变化存在密切的联系。自王禹偁提出"君子亦有党"的观点,经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逐渐成为宋代士大夫的共识。起初,这一说法的提出只是为消除君王心中对于君子结党的芥蒂,但后来却成为熙宁以后党争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难逃被历史否定的命运。  相似文献   
67.
张泌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泌,五代前词人,《花间集》列于牛峤、毛文锡之间,可见年辈较高,称张舍人。从其《江城子》有“浣花溪上见卿卿”句看,他少年与邻家女发生爱情即在成都浣花溪上,可知他为成都人,或祖籍外地而成长于成都。后来,南唐复有与前词人张泌同姓名者二:一为常州人,官至内史舍人;一为淮南人,为句容县尉。过去词论者多将三人混为一人,胡适对此曾有辩析:“……《花间集》集结于940年,其时南唐建国,不及四年;后主嗣位在961  相似文献   
68.
渠县发现两件青铜铭文戈,一件是巴族铜戈,其上铭文是巴族文字;一件是族铜戈,其上铭文是族文字。  相似文献   
69.
杨钢 《天府新论》1990,(2):85-87页,F003
  相似文献   
70.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运用语言学方法,首次考证出“”字古音义同“独”。“冈”兀立,命名实源自拔起于平原的“独冈”,破解了千百年“冈”得名之谜。这是语源研究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