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514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094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0 毫秒
581.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582.
一、新生代农民工之"新" 1、对城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出现分化,具有强烈的融城渴望.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过城市人的生活.据调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5.8%的人认为自己和当地城市居民没有差别,这比上一代农民工的21.8%,要高出24个百分点:74.4%的人希望将来居住在城市,其中45.8%的人希望居住在目前工作的城市,28.6%的人希望居住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仅7.2%和8.4%的人希望居住在乡镇和农村老家.  相似文献   
583.
儒家学者的基本理路是通过教化而成德,或通过养性,或通过养情,其目的都是使自己的行为、情感获得一种普遍的伦理实体的认可.在道德践履中能够情感合度、行为适宜,并把情感、气质、理智获得了某种普遍性之后而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形成道德主体的第二天性.这是情感、欲望、冲动被理智化、德性化而教化而成的在个体身上沉淀的实有诸己的品格,荀子以其人性趋恶的价值进路在情欲与礼仪的冲突与张力中矫性化情,在欲望和激情都融渗了知性的理性成分之后而把它从个别性的任性冲动状态提升到礼的普遍性状态,而以礼义涵化、乐以入心、习俗积糜情的熏陶教养凝聚成个体内心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584.
共情是可以引起在他人痛苦或危险时所需的直接利他行为的一种理想机制,这种机制可能和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一样古老.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知觉会自动激活共享的表征引起观察者与之匹配的情绪状态,随着认识的增强,匹配状态向着更复杂的形式进化,包括考虑他人和观点采择.由共情导致的利他行为源于为他人提供幸福所获得的情绪力量,共情的作用机制与亲属选择和生物互惠的进化论机制一样对利他行为具有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5.
车朝华 《理论界》2010,(6):170-171
当今随着影视作品娱乐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电视记录片在制作编辑的过程中,通过汲取公众关注题材和注重节目的包装形式,在客观真实地反映节目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将娱乐元素渗透其中。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强调可视性、娱乐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586.
在中国文论史上,"意"与"志"、"情"一样,是文学之为文学最基本的构成因子,但"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诗学本体论,遮蔽了与其所同出的"意"之存在,甚至剥夺了"意"在诗学本体论上的立足之地."以意为主",是宋代诗学对中国传统诗学本体论的贡献,是对"诗言志"、"诗缘情"所遮蔽的"写意"诗学本体论的显明,对于今天构建蕴含"言志"、"缘情"与"写意"在内的中国古典诗学本体论,具有不可忽略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87.
邓新跃 《船山学刊》2006,(3):118-120
王世贞对前七子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意至而法偕,反对拘泥成法,主张由“法”而“悟”,谋求“法”与“意”的和谐;二,格调根于情实,承认“情”是“格调”的基础;三,拟议以成变化,对前七子摹仿因袭的批判;四,师匠宜高,捃拾宜博,扩大了诗学审美取向的范围。  相似文献   
588.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也推动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本文将从融媒体时代的相关概念出发,探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分析当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9.
早期行政力量主导下的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产融模式开始向以糅合政、金、产、学、研等多种力量和主体参与的市场化方向转变,并正在逐步形成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融结合格局。产融结合的最高境界是职能的融合。政府、产业和金融三大主体相关职能的发挥并非单纯地局限于各自主导的维度之内,而是可以系统地组成一个互动体系,且三大主体对各种要素的影响亦可相互交织。在不改变各主体主要定位和职能的前提下,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融结合机遇,以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为目的,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企业和金融紧密结合的多种职能均衡发展的路径是助力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方向。  相似文献   
590.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自的本体发展规律和特点。聚焦于西方围绕ontology发展出的实体哲学的演化轨迹及其在当代突显的知识与自知、科学与道德的割裂问题,本体诠释学强调根源性的重要,提出了动态的生成着的具有根源性的"本体"以补足实体论式的本体论。同样,在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深刻内在体验同时,本体诠释学也指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需要在外在性与分析性上的开拓。从观、感动态循环和人的四个性向出发的本体学、本体诠释不仅促使中西哲学各自反思自省,而且为两者在当代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找到一条途径,进而在互释的实践和本体的生长中寻求人类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知识、自知和价值在当代造成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