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33篇
丛书文集   520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097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孟庆英 《老年世界》2010,(12):18-19
一部自传,似涓涓溪流,娓娓道出刘喜容大姐平凡而令人敬重的人生。刘喜容大姐的绘画,观之令人惊叹,年近七旬学画,十年笔耕不辍,是出于对书画的热爱,还是对从事书画的老儿子未完成事业的延续?或是缅怀思念之情,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提笔书梅、兰、竹、菊,绘牡丹、荷花,及山水画。刘姐的认真是出了名的,工作和绘画仿佛并蒂莲,一根茎上两朵花。花鸟画,色彩凝重艳丽;春夏秋冬的虾虫活灵活现;山水,空灵又鲜活。大姐的画作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892.
孟子继承自周公、孔子以来关于礼学的思想传统,在礼坏乐崩的历史背景下,面对别人的违礼行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维护了宗法等级制度下的礼学传统,本文用王驩参加葬礼时,孟子对礼的维护作具体说明;同时,孟子礼学思想又以其性善论思想为基础,强调礼本于情而作,这种因性而情的性善论而使得在礼和情发生冲突时,使得为寻求礼的权变性和灵活性成为可能,本文用“嫂溺救之于水”的例子作具体说明。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窥探到,在礼坏乐崩的时代背景下,孟子对礼的精神的注重,逐渐实现了礼从礼仪到礼义的推进和转变。在维护圣人礼乐原则的同时,要谨于心。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情行礼,切勿被礼的形式所束缚,真正做到行于礼,从而实现孟子之礼“经与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893.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894.
马一浮的诗学观是面向传统的;朱光潜的诗学观是面向现代的.诗学方法上,前者侧重整体思维的综合性;后者侧重个体美感经验的分析.无论是以中化西,还是以西化中,最后得出的是一个重构的新的体用(中西互为体用)关系.诗的创作上,俩人似乎都非常强调作诗需要有涵养工夫,但马有玄学倾向,朱则偏于科学.尽管有这些不同,但都丝毫不能抹杀两位学者思想系统的中国立场.诗教观上,马朱则还有形而上和形而中的分别;马的诗教偏向主仁,朱的诗教偏向主情.二人的诗学观甚而是文化观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95.
甘智华  高芳萍 《职业》2011,(14):54-55
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很多涉及到心理方面,所以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完善与充实。  相似文献   
896.
林饶 《老年世界》2011,(23):22-22
老年人喜欢怀旧。如果一味沉湎于往事,会使人情绪忧郁;而我则顺其自然,以积极心态面对怀旧,不仅充分享受了对岁月的眷恋之情,而且从怀旧中获得暮年的欢乐。  相似文献   
897.
情定西洋     
  相似文献   
898.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德 《求是学刊》2001,28(2):80-87
在明清文学佳人形象的基本要素中,色即自然美是人的外在美,才即才能美是人的内在美,而情即情感美是贯穿于内外、流荡于心灵的人性底蕴之美.色、才、情三要素交相渗透,构成鲜明的人格美、人性美.明清文学家大量塑造佳人形象,不仅反照出文人对理想的社会人生的心灵幻设,更映射出文人对理想的至情人性的精神崇拜.但是他们从中所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实现,一种浅薄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99.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其终生不渝的乡情,正是他爱国理念的一种表现.蔡元培一生为故乡绍兴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诸如发展地方教育、弘扬古越文化、移风易俗、表彰先烈、提携乡贤等等.其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缅怀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00.
近代著名学者王葆心的《古文辞通义》体系周备,广征博引,融贯己意,对古代文章学理论具有某种集成意义。王氏从古代文体分类切入,归纳出述情、纪事、说理三种统系以展示古代文章发展轨迹。说理文远祖《易》,近宗庄周;述情文远祖《诗》,近宗屈原;纪事文远祖《书》、《春秋》,近宗《左传》、《史记》。三统之中,述情、说理或盛或衰,而纪事文“适中常存,不昌亦不衰”。两汉至清初,文章发展呈三统平排、侧注交替递进之迹,汉文三统平排,魏晋六朝侧注于述情;唐文三统平排,宋至清初侧注于说理。其中,东汉、中唐为迁转之关纽。清代桐城派兴起后,文坛由唐宋文派(方、姚)而汉魏六朝文派(刘开、曾国藩、阮元等),进而周秦诸子文派(龚自珍、魏源),“如倒啖蔗境而备衍之”。中国古代学术、文章同源,学术之影响于文章,有迹可循,如东汉至六朝,卜(子夏)、荀之学盛则马、杨之述情文派兴;宋至清初,曾、孟之学盛则董(仲舒)、刘(向)之说理文派兴。清代文派递进亦与学派同步,实乃宋代以来文坛侧注说理风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