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514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094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作为中、西方叶燮《原诗》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霍松林和卜松山两人研究的显著差异在于叶燮诗歌本体之"志"与"情"的倾向性不同,主要表现为: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理论视点上的差异和范畴阐释上的差异。霍松林以国学的功力和本土化的视野着力于唯物辩证的阐发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挖掘叶燮诗歌"言志"之本体;卜松山则以西学的根基和跨文化的视野致力于文本细读与范畴阐释,咀嚼叶燮诗歌"缘情"之"怎是"。  相似文献   
942.
南阳方言副词“情”的语义功能有两种:“情1”表“劝勉”,“情2”表“劝诫”;后者是前者在主观化过程中句义规约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情”在表意上实现了从“消极祈使”到“消极禁止”的转变.“情1”是南阳方言副词“情管1”的缩略形式;“情管1”主要用于“劝勉”,由于语音条件的限制尚未发展出表“劝诫”的用法.南阳方言副词“情管1”与冀鲁官话“保证”义动词“情管2”形同意不同;从来源上看,“情管1”也并非南阳话的特有方言词,它实为汉语共同语“尽管”一词的方音形式.  相似文献   
943.
在宋代理学史上,洛学派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该派理论的构成部分,文学思想表现出独具的 特色。该派是在“本”亦即“理”的大前提下承认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为文学作品界定了“无邪”的基本规 范,特别注重作者品德节操的磨砺,要求作者以高尚的品德充养其文,把“情”规范于“中”的范围之内,使之无 伤于“性”,其目的是让作品承担起兴起人善意的感发教化作用。为此,该派特别推重素淡自然、清切平易的风 格。当然,该派以“本”和“德”来挤压“文”,固然强调了文学的“善”,但于文学的“美”却是有所伤损的。  相似文献   
944.
裂缝性油藏中天然裂缝的存在使得液体滤失量大, 人工裂缝延伸扩展规律复杂, 压裂施工砂堵率高,如何提高该类油藏压裂效果是油藏改造领域的重大难题。针对乾北—大情字井地区裂缝发育程度, 压裂引起的储层污染等进行分析并开展高效压裂技术研究, 基于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分析和油藏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 提出了实现支撑天然裂缝的条件和工艺技术措施; 综合分析了压裂过程的伤害因素, 研发出能有效降解压裂液残渣的中高温生物酶破胶剂。研究成果在乾北—大情字井地区 16 口井应用, 增产效果明显, 为裂缝性油藏压裂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5.
中国美学对于象的思维方式并非一以贯之。象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审美内涵,因而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审美形态。从整个中国美学史来看,中国美学的象思维有其逻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不但是哲学与文化的历史进展的结果,而且也符合其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简言之,汉代以前,象思维的敞开方式主要是以物象为主。汉代至魏晋时期,象思维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以情象为主。唐代以后,随着道禅思想的深入影响,象思维一方面逐渐被内化,衍生了意象理论;另一方面又要被超越,在意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意境理论。这样,物象、情象、意象、意境中象思维的逻辑演变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46.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以台湾学者吕正惠的研究为中心,透过其"中国抒情传统"论述视域,重新观照《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吕正惠认为《古诗十九首》中交织着"物色"与"缘情"两种美学倾向,论证了其为中国抒情美学的真正源头之意义。通过论析吕正惠对《古诗十九首》美学特质的阐释,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体认"中国抒情传统"这一"学术型态"的多副面相。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950.
基于SOR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行动属性,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抽样调查法获取福州市鼓山风景区游客的数据,运用Amos210和SPSS230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对自然共情和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共情在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正向调节自然共情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游客的人际信任水平越高,自然共情在环境教育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就越强。研究结论认为景区管理方可以通过优化解说方式、完善教育内容、实施体验性强的教育项目来增强游客教育感知,进而激发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景区通过营造各方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游客人际信任水平,促使游客自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