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514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094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951.
亨利在其生命现象学或物质现象学体系中为他人问题提供了新的现象学描述.与胡塞尔为代表的意识哲学家把“我”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归于知觉主体间性不同,亨利认为一切可能的共同体所共有的真实本质是生命.一方面,作为根本上异于表象的源初显现方式,生命通过在自身之中绝对内在的、持续不断的动情来显现自身及向自身显现;另一方面,“我”与他人都在生命之中并通过生命而显现其自身,共同体中众成员的自身显现同时也是生命的自身显现.“我”通过绝对内在的自身显现成为个体,他人亦然.最终,“我”与他人因共享同一内在的本质而“与情”,与情是一切可设想的共同体的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952.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的本意,在此维度上,精神赡养应是传统孝道的内核。传统精神赡养的内蕴表现为以家庭输送为管道、以"用情"为实践要求和以"顺老承志"为格序等特征。在现实境遇下,精神赡养的实现遭遇到了赡养管道狭窄化、赡养要求去情化和赡养格序模糊化等窘境。重构现代精神赡养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以老年人自我—子女—社区机构赡养为一体的输送精神赡养的新管道;将心孝观的认知和实践作为推动精神赡养的新机制;将提倡有尊、有乐、有为作为现代精神赡养的新格序。  相似文献   
953.
传统儒家所论礼,强调其作为提升引导民众生活质量的行为价值原则的意义,而不是固着于条文细则等外在形式.礼仪是称情而立文,它直接关联民众的情感生活,是一种最普遍化的生活形式,它对民众生活具有直接的人文价值教化意义.礼仪教育重在引导民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超越,个人的道德价值是不断在当下情感生活中敞开的通性,它源于孝悌血缘亲情,并有道德的升华,因而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954.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后代很多诗论家认为这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言志”观的突破,因此从“诗言志”的角度,对这一诗学观念进行了诸多批评.这种批评的实质是将“诗缘情”作为与“诗言志”相对立的诗歌本源论.但是从《文赋》与陆机的诗歌创作实践来看,“感物”才是陆机的诗歌本源观,而“缘情”乃是一种艺术论,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构成了“感物缘情”的诗学理论.这一诗学理论既是陆机对魏晋以来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又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在玄学影响下,“感物”既是情感活动又是理性的思考,情感、理思和辞藻构成了“感物缘情”的基本内涵,对西晋以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说明什么是礼文学,历代礼文学众多作品的客观存在不容否认,长期以来存在的解读历代文学作品时发生的礼类错误应该引起关注,对礼与情的关系应有恰当的理解,并指出解说礼文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对礼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作者、作品主旨以及主要内容的解说-概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956.
中国特有的"诗史混融"的文化思维习惯,使中国的诗歌叙事一直徘徊在"诗骚"和"史传"两大传统之间。在融通两大传统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过程,中国不仅形成了与西方"史诗"不同的诗歌叙事理论"诗史",也锻造了中国叙事诗关注现实问题、偏于写实的独特品质,形成了其重剪裁、尚简约和抒情性浓郁的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957.
正如其文本中的""("仁")字一字点破的那样,郭店竹简是以身心一体为其思想主旨,并借以构建其整个学说和体系的。竹简不仅为我们推出了其天人观上的内生外成的"天人合一"思想,推出了其伦理观上的"诚于中,形于外"的"至诚之道",还使其亦心亦身、亦心理亦生理的"情"之本体得以豁然揭晓。因此,在整个竹简中,身心一体毋宁说已成为其真正的"一以贯之"之道。而该道身心的如如朗现,既体现了对中国古老的无间身心的大一、大化之原道的历史回归,又以其与后儒唯心主义的"心性论"道统思想的分道扬镳,以其之于中国式"宏大叙事"的根本的、彻底的颠覆,为我们开启了中国思想史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和深度的检讨。  相似文献   
958.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本原在天,落脚点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强调正心,主张"达情养性"与道德践履;并从历史、现实与学理等不同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沦丧现象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船山的道德理想模式是"内圣外王",圣贤治国。  相似文献   
959.
"情"和"气"在传统唱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功能。情是"音"的本源,气是"声"的本源,音乐是"音"与"声"的统一,歌唱是"情"与"气"的统一。因此,处理好"情"与"气"的关系是决定歌唱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60.
本文认为 ,刘勰的情感美学观以“情文”观念为本体依据 ,在情与物的关系上申明情物互动而突出“情观”意识 ;在情与形(形式)的关系上讲求情辞一体而强调“文辞尽情” ;在情与理的关系上提出情理同致而强调“理融情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