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杜玉海 《新天地》2011,(11):340-340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以研究道德和德育为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人伦”,培养治术人才,其教育内容自然是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72.
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谐理念.从文化形态看,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表现出重道德秩序的"人伦型和谐"理念,西方传统的经济文化则是重效率合理性的"知识型和谐"理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集团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多文化交融的"开放融合型和谐".  相似文献   
73.
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重要成因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行为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人伦文化"以及"非规则化的规则化"3个部分来解释当前行政人员伦理失范行为的文化基础,指出正确地认识社会文化环境在当前发挥的强大惯性和运作基础,对于我国行政伦理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中辚实用精神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表现为重经验而轻知性,重技术而轻科学,重人事而轻物理,并且,这一精神决定了汉语修辞学的实用主义倾向,即人伦实用主义,社稷实用主义,读写实用主义,表现出“不学无术”的学科缺陷,因此,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去阐释论证已有的思想,使实用与理论双轨运行。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血缘群体,基本理论是种群及血缘群体是人类生存,繁衍与进化的基础,群体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护血缘群体的生存,人类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适应方式,其中的一部分即为人的社会行为对人群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血缘群体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也最有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血缘群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仅靠人的自然属性,也靠社会意识形态的各方面来维持。  相似文献   
76.
血缘是中国文化的最本质要素,它建构、锁定了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国一体"为主要构架的中国伦理;在承载几千年的历史使命之后,在遭遇西方文明的碰撞之时,血缘文化及其建构的中国伦理在合法性上遭受了质疑;从过去的封建小农经济到今天的大工业社会,中国伦理的失范与重建成为一代代学人所共同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7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其伦理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人工智能伦理的伪命题倾向、符号漂移倾向与责任泛化倾向等凸显了当前人工智能伦理的价值表象之困境,主要原因是其人伦本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保护隐私,本质上是保护人工智能对象人的隐私;防止偏见歧视,本质上是防止人工智能当事人的偏见歧视;促进公平,本质上是促进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弱势人群的公平,等等。这都确证了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本质。因此,在实践中着眼于人,尤其是提升人工智能当事人的伦理认知、促进其伦理行为之改善、矫正其严重伦理错误等,方可实现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复归。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的人伦本质探析,在理论上对于揭示人工智能伦理的本质规律,推进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系统深化,在实践上对于强化人工智能当事人的责任担当、实现社会善治、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等,均具有必要的、积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刘宗棠  马芳 《理论界》2006,(8):184-186
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仁”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之德目有统摄作用。“仁”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角色的复杂性的体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仁”的内涵,以及描述处理人伦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仁”的含义。  相似文献   
79.
生命的绵延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人文关怀的基点。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在肯定和崇拜自然生命的同时,分别以“仁”学和“道”论表达了对人的存在的关切,构筑了一个互补的安身立命之所。在现实层面上,在以血缘纽带为背景的宗法文化中,广大民众通过子孙绵延和祖先崇拜找到了通向生命永恒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80.
江林昌 《齐鲁学刊》2006,(1):99-102
周初国家形态原也与夏、商两代相似,即以血缘族团为单位进行管理。“武庚之乱”引起了周族统治者对这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反思,从而采取了新的政治改革。其具体措施有二:一方面将殷族及其联盟集团瓦解分散到各地,以摧毁其族群的集团力量,是为“迁徙殷族遗民”政策;另一方面,又将周民族的血缘关系尽量放大,然后分散到各地,使普天之下都能流动周族的血脉,是为“同姓同宗分封”政策。这两项措施的结果便是封国内出现了地缘管理,而这种地缘管理又被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同宗血缘管理之下。这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又一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