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7月3日在报上全文公布了。实施这个条例是为了使行政复议制度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62.
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定得比较混乱,除《行政诉讼法》外,其他单行法律法规也对此作了规定。这种不统一、不协调的规定存在着许多缺陷,通过对这些缺陷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现行规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3.
为理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的关系,使行政诉讼易于运行,从制度建构和思想观念变革诸方面分析了行政复议强制前置模式重建的一系列社会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应在立法上简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采取行政复议强制前置的模式符合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基础、行政权的社会功能、民众对权益保护实效性的需要以及提高法院诉讼效率等要求。同时认为,采用行政复议强制前置模式利大于弊,而且可以通过制度性设计弥补其弊端,从而实现不同制度配置的合理化和各自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4.
《南都学坛》2016,(1):63-68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制度,但复议机关是否做被告,对于复议制度功能发挥的影响很大。我国行政诉讼法原有的"维持则不当被告"的不合理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复议机关的"维持会"形象,首次修改、施行不久的行政诉讼法对复议机关做被告的问题做了根本性且平衡性的制度改变,但学界和实务界对此都有不同看法,故须对主要争议点及修法背景、修改理据加以深入分析,而且新司法解释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法实施中应予注意的事项很多,只有形成必要的全社会共识才有助于新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5.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13-13
背景资料 ●2003年10月,成都市开始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2005年全面铺开。2007年出台的《成都市体制改革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6.
目前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原来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复议权,全部集中到政府设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行使;二是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行使部分政府部门的部分行政复议审理权;三是保持现行行政复议体制不变,通过吸收外部人士组成行政复议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集体研究,以表决的方式形成案件处理建议意见,供行政复议机关在裁决时参考.在《行政复议法》修改之前,以听证为核心强化行政复议程序,也即以第三种模式为抓手推进行政复议改革,不失为可行的方案.在取得更多经验后,再引进一个真正成熟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从而推动整个行政复议制度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7.
68.
行政复议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对行政复议条例的丰富和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将使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9.
案例     
正工伤认定行政机关是否有权认定劳动关系事件回放2010年3月1日,王某到某公司上班,2010年4月8日,王某在工作中右手被机器压伤,要求公司按工伤处理,单位却提出劳动关系争议问题。2010年10月9日,王某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争议焦点工伤认定行政机关在认定职工伤害性质中,是否有权认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争议,只能通过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工伤认定行政部门无权直接对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作出判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为,工伤  相似文献   
70.
行政复议制度是一种由行政相对方启动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机制,也是保护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足,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要使行政复议制度监督作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作用的实现,必须完善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