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工伤认定行政纠纷的案件逐年增加.而且多数案件案情较为复杂.特别是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不确切,容易产生歧义.使案件审查标准难以把握。同时.该类案件涉及伤残职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影响面较大.处理不善易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2.
行政复议是对相对人的一种救济,但是在选择行政复议救济还是诉讼救济中,是自由选择还是复议前置,各个地区和国家不一致。自由选择和复议前置的区别在于行政复议是否行政诉讼的必要程序。我国在复议和诉讼救济中选择的是自由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的模式。  相似文献   
83.
正咨询台:我是一名电焊工,工作中不慎伤了眼睛。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九级伤残。而我的一个工友于2011年也遭遇了同样的伤害,却被鉴定为七级伤残。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我的鉴定结果是否准确。请问,如果我对这个鉴定结果不服,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或申请行政复议讨个公道吗?读者谭勇  相似文献   
84.
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原则 ,是学界普遍持有的观点。但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 ,有其独到的特点 ,绝非不能适用调解。行政复议存在调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5.
我国行政复议的司法化程度较低,行政复议的范围偏窄,因此,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应从增强其司法化入手,并通过扩大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完善行政复议的管辖体制和复议程序,增强行政复议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及透明度。  相似文献   
86.
我国目前行政复议工作发展的窘境与现行《行政复议法》的制度性缺陷存在重要的相关关系。现行《行政复议法》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复议的主体设计、行政复议终局裁决等三方面存在制度性缺陷。对制度性缺陷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弊端之所在,为今后修改和完善行政复议的立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7.
德国行政复议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前后的德国行政法都直接或间接吸收了外来影响 ,形成今日的德国行政法体系。从德国行政法宏观发展历程来看 ,行政法治作为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创新和不断前进的。本文试图在笔者对德国行政法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剖析德国行政复议程序 ,以便开展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8.
89.
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制现状,并在阐述行政听证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行政复议中引入听证制度有无必要性的问题。指出:我国行政复议中引入听证制度,是完善行政复议法的需要,是对我国行政复议法制和实践发展成果进行确认和肯定的要求,同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前,“大信访、小复议”的行政救济选择格局与“小信访、大复议”的理想选择格局背道而驰。基于这一现实,应当在行政复议与信访之间建立对接联动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应遵循缓兵原则和引导原则。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建立案件分流机制,二是实现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