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90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郑旭  崔靖芳 《21世纪》2013,(12):38-42
49.18亩土地,1102名原告,14宗行政诉讼案。 如果不是那场备受关注的“民告官”官司,宋家滩村——这座位于兰州城北、黄河岸边的普通城中村,或许并不为外界知晓,村民们也本该安静地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繁荣与喧嚣。  相似文献   
22.
万宗瓒 《东南学术》2013,(1):169-174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关乎哪些市场主体能够拥有法律所规定的起诉权问题,它是私人受害者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法律前提。由垄断引起的经济损害通常会通过市场的连锁反应产生包括消费者、竞争对手、供货商和互补品市场的相关企业等大量的受害者。因此,任何垄断违法行为与通常的毁约行为或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相比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潜在起诉人。所以,确定私人主体的原告资格,是反垄断法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原告起诉资格的标准过于严格,导致垄断纠纷的受害者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原告资格问题掌控着进入民事诉讼的闸门,是构建反垄断私人诉讼程序的关键。因此,参鉴域外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以赋予消费者和经营者程序当事人之地位,使之享有独立而充分的诉权,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经济社会和谐之要旨。  相似文献   
23.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行政诉讼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利益沟通"的最为权威、正式的法律机制.现阶段,我国的行政诉讼呈现出起诉和受理难、应诉难、审理难、诉讼成本高、当事人胜诉难、执行难等困境,只有通过系统的制度改造,行政诉讼才能真正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司法公器.  相似文献   
25.
行政诉讼调解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莫衷一是的热点问题。在行政诉讼法即将修改之际,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现行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成因、困境,指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陷入困境的理论误导的结果,并结合域外相关制度的经验,得出行政诉讼调解不仅是一种国际经验,而且应当奠定在服务行政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26.
论检察监督在行政诉讼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诉讼中,检察院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当前,由于行政诉讼监督在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职能发挥受到阻碍和制约.讨论行政诉讼监督,要在完善现有的抗诉监督制度的基础上,科学定位行政诉讼中的检察职能,使行政诉讼监督覆盖行政诉讼的全过程、各个层面和所有主体.同时,以检察权这一国家公权力介入行政诉讼,实现行政诉讼真正意义上的对峙和平衡,以保障审判权独立运行,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7.
28.
2017年刘广明案判决中,最高法首次引入德国法上的保护规范理论,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基准即"利害关系"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目前我国学界对保护规范理论的争议集中于"能否司法适用"问题上,大致形成"肯定立场"与"否定立场"两种观点,但仍要对保护规范理论"如何具体适用"的实践问题予以回应。鉴于其司法适用混乱现状,有必要统一保护规范理论分析框架,采取"三层次"的分析框架:第一层次中确认被诉行政行为违反的法律规范;第二层次解释争议规范是否属于保护规范;第三层次则判断原告是否属于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29.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抽象行政行为在行政诉讼中的不可诉性带来的消极后果显而易见,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与行政诉讼的宗旨相悖。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实现司法对行政的有效监督具有积极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资格的认定是其关键问题.在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与原告资格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及新民事诉讼法中对“有关组织”认定问题的分析,指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必要性,并结合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公共性、不特定性、预防性的特点,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