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23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1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967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基于对权威日文资料的研读,着力解读日本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通过对日本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阐述,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的劳动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动关系正逐步向市场化、契约化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也急剧变化,劳动争议呈显性化,而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章规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制度,在第78条、79条、80条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相配套,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部颁发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  相似文献   
153.
梁平  陈焘 《理论界》2013,(11):64-66
证券法规定的证券法律行为与其基础法律行为具有鲜明的差异,使得证券纠纷与一般民事纠纷对解纷机制的要求有所不同,而民众是纠纷解决机制的利用者,回应、满足和实现民众的解纷需求是建立和完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考量因素.当前,我国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立法滞后、机制单一、诉讼不堪承担解纷之重等困境,立足于证券纠纷的自身特点,可建立专业的证券纠纷调解机构,由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人员调解证券纠纷,以满足当事人的解纷需求并实现其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54.
<正>稳定多年的精神分裂症,在怀孕之后突然复发,而婆家人则认为她隐瞒病情,要求她堕胎并离婚。最终,她堕胎了吗?结局又会怎样?14岁,她患上了精神分裂2012年1月初的一天,一个身材瘦弱矮小的女子走进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梅州站)。正在忙碌的维权站工作人员曾永平赶忙起身,将女子迎进办公室。不知道是因为难过,还是不知道从何  相似文献   
155.
即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中第一部程序性大法。本法不仅从立案、受理、审理、裁决等方面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还把“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方式作为一个专章,这对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6.
《人才瞭望》2009,(1):44-44
请问:我作为一名当事人,在特殊情况下,能否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 解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入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相似文献   
157.
90年代以前,法院调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担了大部分的解决纠纷的功能,但也由此而造成了一些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成熟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法院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法院调解却遭到了冷落与质疑。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了我国法院调解前后地位变化反差的原因,并指明了法院调解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8.
《人才瞭望》2008,(12):56-56
一是“提示式”调解。仲裁机构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利用立案前的10个工作日,针对事实清楚、政策清晰,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进行立案前调解。  相似文献   
159.
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原则与个人权利保护之间的张力,引发了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绝对化和诉讼主体资格上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行政法在实质上为促成增进公共利益政策设定标准,并提供听证、协商和法律确定等程序性制度安排,特别是公益诉讼制度.在公益诉讼制度设计上,应构建混合式的受案范围机制,确立监察机关、公民和其他组织的诉讼主体资格,建构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60.
目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普通劳动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读掌握,下面,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最新、最实用的法律、法规综合予以解读,以求对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