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延群 《家庭科技》2009,(11):29-29
1.揉腰眼: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之凹陷。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  相似文献   
12.
彦吉 《女性天地》2011,(1):57-57
久服山药 聪耳明目 山药具有调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的特点,常服有白肤健身之益,所以自古就为食疗爱好者所钟爱。它既是一味补益性中药,也是人们常用的佳蔬。  相似文献   
13.
毛德西 《老年人》2009,(7):56-57
明代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遇肾阴虚者,尽用地黄丸方治之。1529年,薛己在他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之名。从此,养阴学派把六味地黄丸奉为补养肾水之主剂,后世许多滋补肾阴的方剂皆以此方而衍化。  相似文献   
14.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并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如肾气一旦亏损,则会出现腰膝酸软、精力下降、耳鸣健忘、易感风寒、反应迟钝等一系列衰老现象。所以说,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都应从补肾入手。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14,(9):66-66
正沙参老鸭汤材料:老鸭1只,沙参50克,知母10克。做法:将老鸭剁块,入油锅爆炒,炒出香味;将浸泡好的沙参、知母入净布包起,同老鸭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软,加入调料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养阴、清热祛湿。绿豆薏仁粥材料:绿豆50克,薏仁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绿豆、薏仁、大米洗净  相似文献   
16.
黄存垣 《老友》2014,(12):57-57
正一到冬天,人们都关心冬季的养生和进补问题。这里,我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谈谈冬季的养生与进补问题。一、冬季养生与进补总体要求1.辨证进补。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须在辨别各个体质的情况下,实施辨质调补。辨证用药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如气滞、血瘀、火旺、湿热等实证的人,则不宜补,否则会恋邪、闭门留寇、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7.
冯磊 《山西老年》2008,(11):50-50
俗话说,"吃啥补啥",于是就有了吃羊腰子能补肾,吃鱼眼能明目,吃骨头汤补钙壮骨……"吃什么补什么"来源于中医食疗"以形补形"的理论,从改善相应内脏的特定功能来讲,不完全对;从补充营养素的角度来说,动物脏器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  相似文献   
18.
闻华 《老友》2008,(4):62-62
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天应保养体内的阳气,使之充足并不断旺盛起来,以应春阳生发之气。中医认为,春应于肝,春天肝功能旺盛,负担较重。此时应注意养肝护肝。老人由于机体功能下降,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益气补肾活血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内皮细胞(CEC)变化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和Hladovec法对加服中药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于急性期、恢复期等分别检测血ET-1、NO和CEC.与未加服中药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比较,其恢复期和1年后血ET-1、NO和CEC水平明显下降,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可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ET-1、NO的合成,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  相似文献   
20.
医之 《老年世界》2010,(21):36-36
“补肾”是中医的一个传统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补药”,大部分是指“补肾”的药。民间有一种说法:“有病没病补补肾。”那么,人们为何热衷于补肾呢?这与肾对人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是“肾脏”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