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一、引言颜力涛《时间关系与被字句》一文指出:"被字句中,作主语的词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发出之前就存在的,违背这一时间关系的情况在被字句中是很少的。"并列举了以下的几个违背时间关系的例子:  相似文献   
22.
刘进 《殷都学刊》2012,(3):99-104
讨论"被"字句的历史发展,从表示"遭遇事物"、"遭遇动作"到"遭遇事件"、"遭遇状况"的发展变化,不表示被动关系的"被"字句即这种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由自动词充当谓语的被动句都是被动句在语用上的扩展,但二者在结构、语义和语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汉语的自动词被动句,其实是用“被”字引进引发谓语动词所表状态或变化的原因的,主语是该状态或变化的主体.日语的自动词被动句,是用来表示主语因谓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等的发生,间接地遭受麻烦或不利的,主语是间接受事.  相似文献   
24.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景芝 《中州学刊》2004,(6):200-20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5.
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26.
一、探究性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说,学生的发展是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完全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达到有效的发挥和释放,他们只是成了装载知识的"口袋",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耙子".  相似文献   
27.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28.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围绕课题中心,通过自学思考,发表不同意见,在交流、争论中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明辨真理、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9.
把握英语教学转化过程中"内化-固化-外化"这一规律,明确教师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变学生的被动英语口语为主动口语,有助于优化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30.
在由宋入元的第一代新安理学家当中,能以《易》学名世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当属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他们的《易》学研究几乎完全禀承了朱熹的思想与体例,以羽翼朱子之学为职责,这样出现的一个弊端即是形成了固步自封的学术局面,因而缺乏了创造性。而以郑玉、朱升、赵污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安理学家,他们转益多师,门户之见也相对淡薄,这使得他们的《易》学研究各具特色:郑玉倾向于以心学解《易》,而朱升则极重图象之学,赵游则倾向于性命义理的阐释。这种分化打破了以“二胡”、陈栎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安理学家在《易》学研究上唯朱是宗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