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我国具有传统风貌保护与展示的区域,由于视觉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导致其内建筑的“立象”尤为重要,而对于其间的建筑除了立象外,更重要的是物尽其意,所以这类建筑往往是这个区域的重要标志物。以具有汉文化风貌的两例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为例,解读运用图解、释文的方法收集并分析汉代历史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出土文物等图像资料信息,进行“立象以尽意”的设计过程比较,得出“立象尽意”中的“象”和“意”都是所在区域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环境特征协调的产物。所以运用“立象尽意”的设计思维,能够更有效、更准确地传递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表现途径。  相似文献   
92.
柯昌济先生《殷墟书契补释》一书对一些字的考释颇有见地,但书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缺陷。校读此书,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考察注明其引器的出处,二是对其考释的字做全面的校正。  相似文献   
93.
英语中的被动式有两种类型,即被动式和类被动式.被动式与类被动式是被动结构与被动意义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英汉互译中往往出现歧义.从翻译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中的被动式和类被动之间的区别,并着重对类被动式的特点及类被动式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简帛文献成为西方汉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西方学者大都通过中国学者所整理的释文进行阅读和研究。隶定是中国学者做释文的传统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缺少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因此,不断有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做释文的方法。西方学者巴纳、鲍则岳、李孟涛、柯马丁和邢文等提出了直接释文法、释字三步曲和透明释字法等理论,期望做释文的过程更加透明、易懂。中国学者李零和冯胜君等就此问题作出了回应,认为西方学者的方法不具有操作性。本文旨在阐述中西方各家观点,剖析中西方学者释读简帛文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96.
一种特殊的被动形式——定中型被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中型被动式不同与一般主谓型被动式,它是一种以受影响性的名词性成分作为指称中心语,以具有影响性的动词性成分作为修饰语的定中短语。定中型被动式与主谓型被动式地位相等,与主谓型被动式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定中型被动式也可以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其中有标记定中型被动式也经历了以“于”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为”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被”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7.
98.
简牍法律文献释读难度很大,整理报告释文的标点和注译时有不妥之处。本文以简牍法律文献的主体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文献整理报告释文为研究对象,分"标点断句补正"和"注释翻译补正"两方面予以补正,前者共补正5条,后者共补正2条。  相似文献   
99.
《尚书释文》经宋陈鄂的删改早巳面目全非,故学界历来对陈鄂颇多指责。今将陆氏原书唐写本《舜典释文》与删改后的今传本逐字比较,搜集二本的差异,发现陈鄂的删改虽然对原始文献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这是由于特殊时代的特殊要求所致,有些删改更好地贯彻了简明扼要的方针,使得表达更为清晰,且相较于唐写本,陈鄂删改之后的本子更为正确和科学,这些对于《释文》的接受、研习和传播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经典释文>是汉魏六朝以来群经音义的总汇.该书收录广博,考证精深,其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其一,<序录>阐明著书之缘由、条例,综述经学传授源流,为研读该书正文和了解唐以前经学发展沿革提供了基本线索;其二,采众本之音切为群经原文及注文标音,兼载诸儒的诂训,是后世了解诸经古音古义之津梁;其三,收异音异文,存佚音佚文,辨字音字形之是非,集汉魏以下校勘学的大成,保存了大量语言材料,是后世研究上古语言的宝藏.然而,<经典释文>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时代及研究方法所限,该著作亦有是非莫辨、判断错误、取舍偏颇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