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87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9篇 |
劳动科学 | 33篇 |
民族学 | 150篇 |
人才学 | 197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671篇 |
理论方法论 | 290篇 |
综合类 | 2855篇 |
社会学 | 1200篇 |
统计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543篇 |
2013年 | 483篇 |
2012年 | 501篇 |
2011年 | 453篇 |
2010年 | 640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573篇 |
2007年 | 513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王海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模拟人工测量过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气体测微传感器自动测量孔径的柔顺机构.该机构也适用于孔径分选以及小型轴类零件的自动装配等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63.
随着艺术与科技愈加紧密的联系及发展,新媒体装置艺术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媒介形态和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也为叙事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语境.公共空间的互动装置即是一个潜在的叙事空间,也是一个双向感知的系统,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叙事形态.文章从互动数字叙事的视角分析新媒体装置的叙事现状、叙事特征及叙事问题,以此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毕业论文改革的政策依据和部分高校改革的现状;再次结合安庆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了毕业作品的改革行动和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行动;第四,分析毕业论文改革的具体成效;最后,对论文改革行动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66.
赵东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2-128
近30年中国大陆师陀研究主要在史料、作家论、作品论等几方面展开。史料方面包括资料积累、考订、梳理与诠释;作者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对师陀是否京派以及师陀与左翼文学的关系问题;对师陀的作品的研究相对成果较多,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15年为限分为前后两期,前半期对师陀创作思想艺术成就的考察,大多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遵循美学和历史相结合的标准,取现实主义艺术的惯用方法来分析论证,关注重心不外乎题材、人物、环境及艺术风格等。后半期多以文化诗学、生命哲学、伦理批评等为切入视角分析师陀作品显示出的文化心理、生存状况等,相应文艺形式分析也转换到意象、修辞学和叙事学分析等。此外还有以比较方式展开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67.
谢平祥中国东盟书画研究院院长,广西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书画研究工作10余年。草书是最能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意趣的一种书体。谢平祥的书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纵横豪放,烟云满纸。其笔法纯熟多变,结字参差错落,墨法五色炫目,章法疏密相间。先看其用笔。作者虽然用的是极为柔软的长锋羊毫笔,但用笔劲健,力感充盈,而且纵横跌宕,变化强烈。书法用笔讲究笔下有物,讲究形态变化,正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用笔丰富、变幻无方是每位书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然而,笔法中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任笔为体、聚墨成型,否则会坠入野乱狂怪的野狐禅的泥潭。其变化必须从传统中来,必须 相似文献
69.
针对一种新型侧壁折叠窝进式容积可变包装容器的结构,根据设计的侧封装置,设计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凸轮轮廓线。根据新型可变容积包装容器的特殊结构特征,结合侧封装置方案,以抱合成型为主要实现方式,分析从动件运动轨迹,绘制凸轮轮廓线,得出所需凸轮机构。获得的凸轮机构较为精简,运动合理,可用于实现预先设计的侧封操作,推进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0.
陈舒劼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29-135
历史循环观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的小说中大规模出现,描摹出某种本质化的历史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这些历史循环叙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进行隔离处理,无法鲜明塑造当代社会变革中的主体性形象,同时还要面对当代公共文化意识中启蒙理性潜在而有力的质疑。面朝历史却又立足当代的历史循环叙述,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与语境下,考虑循环与发展的融合、否定与肯定的辩证,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精彩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