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西方美学挟强势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西化无法避免,并因面临西化挑战而激活本土传统的某些方向和侧面。中国美学西化,首先是中国美学在中国本土范围内的西化,这是中国美学西化的主流。中国美学西化其实不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美学传到西方世界之后,也随之改变自己的存在样态,以利于西方学界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美学在异域的西化。西方美学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两种西方美学的分野:一种是存在于西方的西语西方美学,中国人没有也不可能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和改造,属于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中国的汉译西方美学,它表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诉求,并被过滤和改写,成为中国传统的延伸。西方美学"化中国"和中国美学"化西方"的双向逆行,由趋同性话语而走向普适性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美学研究,对于以东西方多元美学为共同基础,使美学超越特殊地域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科,解构"西方中心论"并建构普世性美学理论,均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中国知识分子专做“注六经”的工作,自己没有发明创造的权利。古来如此,于今尤烈。本人早已谢绝此类话题,但是这一次未能免俗,是因为的确在这个框架下有一些话要说,也可以说是“六经注我”。事实上,多年来,民间不少人,包括本人,已在不断呼吁需要改变那种不科学、不全面的发展观和衡量国力的指标。2000年8月《环球时报》刊载关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的讨论,我曾发表意见,强调谈综合国力绝不能只强调硬件,特别要重视软件,不能见物不见人。如果说当时这种看法尚属少数,进入21世纪以来,指出单纯追求GDP的弊病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应该说,新一届…  相似文献   
43.
现代俄语因其所载蓄的现代俄罗斯文化各个层面上的一系列剧变而出现了大量表示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新词。其中众多的外来词及新词构成中的外来词素的活跃与时尚是现代俄语新词构成的一大特色。本文尝试从俄罗斯民族心理上的西化情结对现代俄语新词构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4.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一部文学名著,讲述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几个大户人家的兴衰荣辱。书中多处对众多出场人物的服饰进行了写实性的描写,全面地反映了西方服饰文化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着装习惯和心理的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京华烟云》的服装描写,并与同时代的其他资料结合,探讨中国近代服饰逐步西化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内涵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书钦 《河北学刊》2005,25(1):187-193
早于2D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现代化理论约二十年,中国知识界即于30年代阐述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这种现代化理念,成为三四十年代他们设计中国发展路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现代化"概念,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它被知识界广泛使用,实际上要早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所组织的现代化讨论。由"西化"转变为"现代化",意味着文化认识坐标由"中"与"西"的地城坐标向"中古"与"现代"的时代坐标的转换。三四十年代,"现代化"内涵也有一个由空泛的文化问题向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情局出笼的《十条诫令》,是在两大社会阵营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情况下,企图通过物质诱惑、民主欺骗、文化腐蚀、民族挑拨、宗教传布、军事干涉等手段,针对社会主义中国所采取的西化、分化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摧毁我们的思想,动摇我们的信仰,改变我国的颜色,肢解我国的国土。我们一方面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构筑起防止西化、分化势力的坚固长城。  相似文献   
47.
“西化派”文化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派”是20世纪初叶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哲学派别,他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人。“西化派”对中西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东西文化的差别是时代的差别,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主张用具有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西方近代文化来取代和改造中国固有的封建文化,具有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不朽功绩。“西化派”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有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8.
自近代西力扣关以来,国人学习西方的步伐越来越快,从西艺到西学、西政,其价值取向的重心也日益滑向西化一边.在此大势之下,柳诒微着力于宣传国史、提出了中国文化之西被问题.虽也难免受"定于一尊"倾向的影响,但是其对中国文化普适性价值的追求,却也体现了对某些现代价值观念的认可和寻求民族主体精神的某种尝试.中国文化向来就有"和而不同"的特点,多元性的观点、多种不同学派的共同努力正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构建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49.
50.
中国哲学的话语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中西话语差异。"反向格义"和"主动化西"是近代以来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中存在的两种趋势。中国哲学的话语选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讲好大众话、中国话和现实话,才能真正合理地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国现实发展的深厚土壤之中,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