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21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管理学   1422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475篇
人才学   470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11728篇
理论方法论   2332篇
综合类   17215篇
社会学   2567篇
统计学   13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2111篇
  2013年   1860篇
  2012年   2335篇
  2011年   2486篇
  2010年   2504篇
  2009年   2463篇
  2008年   3084篇
  2007年   2490篇
  2006年   2262篇
  2005年   1977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455篇
  2002年   1362篇
  2001年   1118篇
  2000年   1142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31.
20世纪三十年代初,围绕着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出版,陈寅恪、金岳霖和张荫麟从各自学术立场出发对该书做出了不同的阐释评价。大致而言,陈寅恪主要取学术史或者说学术思想史角度审视冯著,金岳霖更多以哲学本体论和哲学史视角给予观照,张荫麟则二者兼而有之,同时更注意从思想史角度对冯著具体内容给予批评和质疑。他们三人在对冯著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异议,其中陈寅恪较为明确地认为不能简单借用西方哲学发展理念和框架来建构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史,背后的学术考量是对彼时中国学术发展状况的不满。相对而言,陈寅恪较之金岳霖更注意对本土思想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而金岳霖在对冯著和胡适著作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这一著名的“金岳霖问题”,实际上也意味着他对冯著借用西方哲学理念的研究模式不甚满意。冯友兰随之以自己的方式对三人的意见给予回应,由此他们四人共同完成了一部学术“四重唱”,其所讨论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2.
933.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本质以及政治科学整个发展进程和其蕴含的价值取向的考察和反思,是对政治科学的基本问题即研究主题问题的探究,其研究范畴指涉相关的问题域:由对政治的本质及分界问题的探求,对政治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过程的审视和对政治科学发展取向的价值判断的厘清等诸多问题建构而成。  相似文献   
934.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5.
心身问题的问题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尔时期奠定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即心身问题的两个基本面、解答的基本思路及困境。现代心灵哲学(特别是英美传统)之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特点,即不愿接受无逻辑负担的直觉、不会直接引入上帝超自然力的干预、自上而下的思辨式的形而上方法深深受到怀疑。现代哲学在研究心身问题时引入了三个新的视角,即指称问题、语言问题和还原问题,进而细化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心身问题奠基于笛卡尔开始的主客二分的祛魅的现代性世界观,自由意志问题是能否跳出心身问题之困境的试金石,而心身问题又是我们能否跳出现代性图景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9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岭南文化发展影响巨大。资本的扩张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形成文化上的诉求,使岭南文化原有的丰富性、多样性逐渐减弱,西方文化的同质化特征日趋明显。但由于全球化并非均质的、同一的进程,而是呈现出相互交错、互不平衡的态势,因而岭南文化依然具有保持自身特点的空间。文化格局中的中心与边缘位置并非永恒不变,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活力,可以成为特定地域中人们的精神、情感寄托。全球化超越了地域、民族、文化的时空限制,促进了强势文化的全球传播,但地域文化依然有极大的生存空间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全球文化均质的条件下焕发活力,同时又可以与全球化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在互动中激活双方的文化身份。文化具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不同层次,岭南文化面对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一方面应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为原则,另一方面应坚持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性,取长补短,在融合西方精神文化养料中锻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借助政府区域规划助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937.
傅秋涛 《船山学刊》2022,(3):110-128
湖湘古代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地域性学术之一,它发生于湖湘农业文明之初,在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即已形成了“艮止之义”与“人心道心之辨”的核心命题思想的雏形,以及以图像为最高表现形态的一种独特的学术传统。以此为出发点,其间经过了传神农之言的农家学派以及道、儒、佛三教的兴衰嬗变,至晚清魏源止,显现出以时间性(现实性)为追求的价值取向、以“爱智慧”为基本特征的学术定位和以语言符号学为表现形态的三重面相,并对道、儒、禅的诞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8.
黑格尔法哲学与近代自然法的关系经历了 一个由批判到重构的过程,批判的是近代自然法以契约形式建立国家的经验化或主观化处理方式,重构的是从意志自由的立法能力来构建国家伦理,从而为近代自然法传统寻求更为科学的正当性基础,其实质是对近代自然法学说的真正完成,进而成为最完备的自然法.在黑格尔那里,意志自由的理性化进程就是它的制度...  相似文献   
939.
现实实践、历史生成视野和现实的个人作为三大理论支点,支撑马克思哲学完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和超越。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哲学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为立足点来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规律,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理性自身逻辑运演的思维范式;用历史生成视野来历史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路径,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静态还原分析方法;把人的本质界定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人的最终解放的关键是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放弃了以规范伦理为基础的个体性世俗化拯救道路,走向以独特社会主体(无产阶级)支撑的社会理性发展之路,从而真正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40.
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飘萍是"五四"时期著名报人,其新闻思想在当时报人中颇具代表性。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他所处的时代思潮动荡、媒介之力量萌生有关,也与邵氏的个人秉性、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对西方新闻思想的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