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21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管理学   1422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475篇
人才学   470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11728篇
理论方法论   2332篇
综合类   17215篇
社会学   2567篇
统计学   13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2111篇
  2013年   1860篇
  2012年   2335篇
  2011年   2486篇
  2010年   2504篇
  2009年   2463篇
  2008年   3084篇
  2007年   2490篇
  2006年   2262篇
  2005年   1977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455篇
  2002年   1362篇
  2001年   1118篇
  2000年   1142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8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82.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983.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宝贵而丰富的成功经验。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为主;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些经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  相似文献   
984.
以往对马克思犹太人问题批判的把握,一般滞留于对马克思整个理论形成早期阶段的理解,遗蔽了犹太人问题批判的重大现实意义.以现代性的视角看来,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的批判直接彰显着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批判,代表马克思对现代性本身的批判.所以,将犹太人问题置于现代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把握,对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我们如何面对现代性本身直接提供了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985.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时代。主体性作为人的特性在2 0世纪的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整个现代化的推进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人的主体性涌动与扩张的过程。主体性构成现代主义的深层本质 ,是现代性中的核心内容 ,以反思、批判、终结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自然把颠覆主体视为自身的重要使命。按照后现代哲学的理解 :解构了主体性也就抽去了现代社会的理性支撑。当然 ,这种颠覆、解构并非使主体转化为“无”,而是根据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去建构新的“主体性”。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的颠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986.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学术研究》2007,23(1):12-18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987.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社会多元文化消解、部分社会阶层认同感弱化、理论本身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88.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俊人 《中国学术》2001,3(2):151-181
西方汉学的视野向少扩及中国哲学。这种状况或许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所抱怨的中国传统知识中缺乏严格系统的哲学而只有“道德的宗教”、或者缺乏充分的理论化知识而只有日常经验之直觉的学术判断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哲学界的自我开放程度和自我表达能力还很不够,或者说中国哲学界的自我言述(utterance)和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尚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89.
陈忠 《东岳论丛》2011,32(10):5-9
确立正确的价值基点,对认识"什么是好的发展,如何建构好的发展"意义重大。西方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传统自由主义在当代的再运用,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非反思坚守,使目前的发展伦理学存在诸多深层问题。以个体为本位的自由主义在现代性的早期曾具有重要的解放作用,但随着历史发展却日益表现出问题性、危害性。正确理解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理论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树立自觉的历史意识、规律意识、过程意识、学科对话意识,建构深层发展伦理学,对形成更为合理的发展视域,探索更为可行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0.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话语的输入给中国现代诗学带来了思维的结构性嬗变。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以一种较为自觉的方式,逐渐转向了对于诗的知性的现代性的追求。具体而言,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思维的建构与完善,又主要是以三种理论阐释流向之合力共同促成的。即:经验的传达说,抽象的思考说和张力的综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