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95篇 |
免费 | 350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7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294篇 |
人才学 | 239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5232篇 |
理论方法论 | 946篇 |
综合类 | 8723篇 |
社会学 | 897篇 |
统计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66篇 |
2015年 | 475篇 |
2014年 | 933篇 |
2013年 | 790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1158篇 |
2010年 | 1107篇 |
2009年 | 1097篇 |
2008年 | 1530篇 |
2007年 | 1121篇 |
2006年 | 922篇 |
2005年 | 908篇 |
2004年 | 827篇 |
2003年 | 686篇 |
2002年 | 698篇 |
2001年 | 537篇 |
2000年 | 427篇 |
1999年 | 230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31.
32.
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四种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体行动的理论研究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尤其是劳资冲突的增多,集体行动的爆发频率不断提高。本文根据心理、理性、结构与文化的四维框架对西方集体行动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33.
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就有学者提出,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只不过是佛教外道的一流。1有意味的是,这一历史所积淀的观念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佛教学者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所发动的“批判佛教”运动中得到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34.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并对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陕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在陕西传播的深入,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对陕西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愈以明显。 相似文献
35.
所谓“对话”,可以释义为“交流”,即相互沟通之意。它包括 :(1 )作为哲学思想载体的“人”、即哲学家之间面对面的交谈 ;(2 )上述哲学家通过其论著间接地相互了解、评论和吸取对方的思想 ;(3 )当前人哲学家的思想物化为“论著”后 ,这些论著便成为该国的哲学思想文献 ,后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和吸取对方的思想。基于上述理解 ,本文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日哲学对话”为题 ,着重就当代中日哲学交流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简略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 在二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 ,哲学思想的交流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前 ,由于中… 相似文献
36.
37.
经济人抽象的根据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条件,因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由此,对于经济人抽象的形式理性主义认识方法也就造成了经济人抽象的局限性其一,经济人抽象缺乏现实人的基础,在分析和考查现实人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经济理论已经开始动摇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地位;其二,经济人抽象经过新古典经济学的形式化和数学化,泛化为经济分析的一般工具,但这只是经济学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本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38.
艺术与美的关系,二十世纪以来愈来愈受到争议、质疑,如杜尚等的前卫艺术实践,丹托等的崭新的艺术新说,对自古希腊以来绵延两千多年形成的艺术、美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并进而形成了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潮流,使传统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等发生了改变。总的来看,对艺术、美等重要概念,持一种开放的而非封闭、形而上学的观念,显然是明智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9.
随着市场经济基本地位的确定,要求我国的财政模式应体现出市场性,才能适应服务于并有利于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西方国家的公共财政是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政府财政活动中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因此在税收制度、政府预算、财政管理、财政支出结构等诸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国际视域中最重要的时代性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共同体构建、文明形态变革等不同层面都具有崭新的世界历史意义。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直面当下全球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它超越了零和博弈与霸权治理的思维定式,确立了合作共赢与共同治理的新型体系和法治、善治、共治的具体方略,具有显著的对外战略意义。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筑一种主体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共生系统。它是一种对全新的共同体的积极建构,而非对现存资本主义共同体的被动接受,对整个世界秩序的当代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真实地切中各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诉求,突破欧洲文明中心论的禁锢和宰制,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明基因和发展实际,吸纳人类现代性文明成果,开启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蕴含着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的文明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