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伊斯兰教是西海固回族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资源。从个体的社会化开始 ,到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直至民族群体 ,西海固回族社会处处都烙下了宗教的印痕。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对西海固伊斯兰教宗教群体和宗教组织的剖析 ,提供认识和理解西海固回族社会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22.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8,21(6):54-57
散文集《西海目的事情》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描绘了以回族为主体的西海固人的生活状貌和精神世界,倾诉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民族、对命运的体察与感受,表现出一种真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3.
林燕平 《中华魂》2012,(10):18-21
林燕平,日本东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作为一名归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她自2002年走进宁夏后,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在西海固农村一线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上千户农家,真实记录了当地农民生活现状,撰写的多篇调研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她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尊重的“林老师”,并先后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十数家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高价聘礼现象,西海固回族社会亦是存在着高价聘礼现象,理解西海固回族高价聘礼现象需将其放置于乡土中国的特定语境,既要看到聘礼本身为一种带有博弈性质的财产转移,同时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和婚姻市场中稀缺资源的竞争,导致了西海固回族高价聘礼的出现.高人情伴随高价聘礼出现,客观上起到了困境中经济互惠互助的功能.  相似文献   
25.
了一容 《中国民族》2012,(10):12-13
每每接待外地来宁夏的客人,就会听他们讲,银川跟他们想像的不一样,原以为比较落后,可是却发现这里和别的大城市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同样高楼林立,商场大厦鳞次栉比,东部发达城市里所有的一切这里全有。也有30年前来过宁夏的人,当再次来宁夏,说宁夏变化真的挺大的。他们见过的以前的银川,城市建设只有老城这么一片,现在没有想到都快连接和延伸到到贺兰山麓了。老人们都知道,过去的银川,到处是湖泊、荒漠,蚊子特别多,一到新市区这边就显得异常荒凉。听一位兰州的老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 ,就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阐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的基础上 ,对西海固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当前适应程度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进一步引导该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买莉 《回族研究》2021,(1):39-44
西海固文学的发生是作家长期在底层浸泡后生发出来的对这片土地与民众的叹咏,他们书写的内容、方式、态度等共同构成一种文学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格局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在西海固作家中,石舒清与马金莲的创作颇具个人色彩,石舒清在文体自觉中创作短篇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趣味,他对缥缈梦境的书写成为西海固文学中别致的样态。马金莲的叙述能力在西海固作家中格外显眼,强韧的叙述动力与其长期的底层经历与扎实的情感体验相关,这些特点在长篇小说《马兰花开》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8.
算来我从宁夏回到北京已经一个月了,这次采访既不是我两年采访生涯里时间最长的,也不是走的地方最多的,但却是最让我难忘,最触动我内心的。20天的宁夏之行,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铭记在心,不舍相忘。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做即将于第六期出  相似文献   
29.
30.
了一容 《中国民族》2012,(6):123-125
提起葡萄,大家马上会想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里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是那个异域土地上名扬四方的特产,同时也已成为新疆人的自豪,乃至上升为那方水土上的文化符号。其实,西北最大的一个葡萄基地,不在别处,它就静静地铺展在宁夏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玉泉营。这一片绿意伸展且美仑美奂的葡萄基地,与大漠黄河交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