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21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本文根据所掌握的研究资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系统地考察了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问题,较为详细地梳理了该书编印及毁版的经过,全面分析了导致毁版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个别舛误进行了厘正。  相似文献   
582.
秦腔由于早期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对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明代万历年间的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应是最重要、最权威的资料,它不仅出现了“西秦腔二犯”一词,又提供了秦腔板腔体形成的原始样式,它使用的七言句式是秦腔板腔体产生的直接证据,它通俗的剧情和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是秦腔产生于民间的重要佐证,勾勒了中国戏曲由曲联体向板腔体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583.
刘刚 《社区》2013,(17):15-15
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说真话的人,让谁来说出真理?命运不仅要选择有识之土,还要选择无畏之人。  相似文献   
584.
不管是从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延续,还是从我们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出发,保护民间传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感谢夏明宇先生精心收集、整理和评价了渝西民间传说,出版了这部好书。希望更多的学者和有心人加入这个行列,收集和整理中华民族各地的民间传说,使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85.
西方对口头文学理论的研究已有200多年历史,研究范式从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以表演为中心,理论触角逐步深入到口头文学的本质规律与特征层面;我国的口头文学研究偏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理论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体系,案例分析大多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鉴于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本文梳理和比较了中、西口头文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式,探讨了口头文学研究的特征和趋势,寻找双方可资借鉴、融通之处,以促进口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86.
《秦腔》采取了一种"乡俗"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时间特性方面看,细说慢写的风格形成了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时间特征。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这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同时作者又采取了两种方法来超越日常时间庸常性的拘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代生成性时间,二是疯癫叙事的手法。  相似文献   
587.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于1465-1484年期间的事迹.藏历猴年(1476),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以尊者益桑泽巴为亲教师、尊者热觉僧格为规范师、尊者那木巴为屏教师等五位规范师中受比丘戒.他随从诸位上师闻悉有《时轮金刚幻密》、《喜乐经》、《经忏》、《法嗣》、《慈氏法行》等无数经典.他曾至康区、工布及前藏各地学习佛法,先后随从尊者益桑泽巴、尊者洛钦、桂译师循奴贝等数十位上师闻悉了大量的佛法.从本章的译文可以得知,他与桂译师循奴贝的关系极为密切.文中记载,他随从桂译师循奴贝闻悉《金刚橛之灌顶》等诸多佛法.当桂译师循奴贝患病时,他为桂译师循奴贝进行了诸多祈愿;桂译师循奴贝于公元1481年圆寂后,他亲自为桂译师循奴贝之遗体进行祭供,还为参加桂译师循奴贝之圆寂祈祷法会的四千名僧人发放了布施;此后将桂译师循奴贝之遗像安放于《宝箧经》中,并亲自为桂译师循奴贝的佛塔开光等.此外,本章还记载了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在藏区各地建造了许多修行地,并做了许多利他之事.如建造扎西格佩之修行地、修复寺院和佛像、为大德、僧侣们赐予衣物以及为四十位修行者赐予修行口粮等等.  相似文献   
588.
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积层之厚,在东亚地区无出其右。韩国与中国近在咫尺,韩半岛文化受汉学之影响,自然所在多有。远在箕子时代即有"八条之禁",卫氏朝鲜汉朝铁文化的东传,也多处留下明显痕迹,而汉四郡设立所出现之乐浪文化,更是把韩半岛社会进一步带向高度文明。佛教进入中土后,儒、释、道糅合的结果,固然丰富了中国本身学术思想,同样藉中国传入的佛教、道教,也很快为高句丽、新罗、百济所接受。之后白居易之诗、苏东坡的词固为韩国人士所传诵,而程、朱理学更成为韩国君臣是非对错的准绳。即使到了近代,黄遵宪、梁启超的言论,也为韩国迈向开化之南针,所以中韩关系史中,汉学东渐之痕迹,随手可觅。此固由于宋太祖等"覃声教于四方"之作为,而韩国君臣士人仰慕中华文物,也功不可没。因为追求文明与进步,本就是所有人类共有之天性。  相似文献   
589.
"非遗"剧种汉调桄桄的戏曲音乐特性表现在唱腔、曲牌、打击乐、表情音调和念白腔调五个方面。与中路秦腔比较可以看出,汉调桄桄以秦腔的板腔体式作为自己的基本戏曲音乐框架,但在具体表演中又广泛吸收了陕南汉中当地民间音乐元素,从而以柔和质朴悠扬婉转的音乐个性显示出内在刚劲激越的秦腔风骨。  相似文献   
590.
即越;西即西越。此或越非于越之在东方者(非后来东方闽浙之越)。殷代有西或西越,文献无征,但卜辞记载甚多。殷代屡征西,云方获羌,知之地望必近于羌,可见陕西之有人;以产钺兵器为名,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有钺,薛家岗亦出土石钺;湖南里耶所出土秦简载:“越人城郭反蛮”,蛮指五溪蛮,越人于此与土族五溪蛮发生交涉,可证两湖地区之有人;征湔、戈、、徙,湔、戈、、徙均在四川,可证四川之有人;云贵高原上原就有古越人存在,永昌徼外及越郡皆有越地名之遗存,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仍称越西县等,可证云南、贵州及更远地区有人。由上可见,殷时西遍布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