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0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70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511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一般意义上讲,印度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寂护和莲花生时;而 从佛教传入这一具体过程来看,莲花生的作用远远大于寂护。但由于莲花生被大量的神话所 包围,这就导致学者们在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莲花生入藏及其社会后果绕如何看待这些神话内容上分为两派,他们或者倾向于完全忽视这些神话内容可能蕴含的历史真迹,认为“莲花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大师或喇嘛这些宗教训诲上师们理想的原型”,①“在吐蕃社会中就围绕着此人形成了一些假设和故事内容,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以宗教和驱魔为基础的浪漫史诗”;②或者认为莲花生“以密教的咒术收服…  相似文献   
62.
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对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旅游业的共性特征与行业整体优势在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同质性(旅游行业七大规律的普遍性和真理性),同时西藏旅游业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注重从实证数据和实践经验中梳理提炼有关西藏旅游业发展机遇、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拉力等方面的因素,是做好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命题的主旨,是着力解决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瓶颈”的关键,是旅游业在西藏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3.
罗布 《西藏研究》2004,(2):83-91
实现社会的现代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任何国家、民族和社会都不例外。西藏社会自进入 2 0世纪后也在内忧外患中先后出现了以清末新政开发和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为主的一系列旨在变革图强的带有现代色彩的事件和活动 ,但在总体上均以失败告终而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原因多种多样。本文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传统西藏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 ,试图找出影响和阻碍西藏社会实现现代转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国策。本文以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思想,以赴西藏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从6个方面探讨了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和谐社会的内涵;当前西藏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影响;西藏社会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根源;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西藏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基础和强大动力;实现西藏社会和谐的对策。其目的是准确认识和评估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气势恢宏的宫殿,如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还有简朴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建筑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民族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66.
霍巍 《西藏研究》2005,(1):43-50
文章通过近年来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前佛教时期"考古资料,回顾了在对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探索若干问题上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对这批新发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联系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西藏远古历史上"恰"、"穆"氏族以及古老象雄文明等问题,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联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对新出考古材料的时空关系及其学术价值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7.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68.
西藏人口有多少?这在西藏研究问题上是一个问题.但在历次的统计上,却又真假难辨.权威的统计出现得比较晚,对于如何把握西藏人口的全貌,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本文比较各家论述,从中进行逻辑和经验判断,同时根据一些地区的实际调查,多方印证,得出西藏人口的一个概貌,并总结出一些结论和趋势.  相似文献   
69.
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藏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民国初年设置的蒙藏事务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料的不足。本文利用近年刊布的原始史料 ,探讨民国初建、政权鼎革之际 ,蒙藏事务局对藏的施政管理 ,以说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该局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以及民国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和日常行政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0.
王献军 《西藏研究》2002,(2):111-113
前几年 ,围绕着康区封建农奴制下的政教关系 ,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现了意见相左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政教合一制 ,“就是指世俗国王和教主由一个人担任” ,也即把政权与教权集于一人之身看作是政教合一制的标志 ,而康区的政治制度并不是政治与宗教合二为一的 ,而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政教联盟”制度 ;①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 ,康区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 ,因为“政教合一制度是大农奴主阶级对农奴实行专政的特殊形式 ,僧俗区分只是表现而已。这一专政的特点是僧俗大农奴主结合起来 ,利用神权强化政权 ,又利用政权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