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3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72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636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董玮 《学术探索》2013,(2):115-118
在科学与技术高度发展的20世纪,“神话”得到了又一次复兴。这样的现象势必有其固有的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奇幻小说开山之作的《魔戒》生动地证实了这一点。《魔戒》所具有的完备的神系、二元对立的结构、《圣经》中经典人物的影子和虚构的情节,使《魔戒》具有明显的神话意味,其内蕴暗合了人类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永恒模式,在现代社会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62.
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蒙昧幻象的产物,神话反映的“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所在。”各类的创世神话虽大体上相似,但不同的地域环境、意识形态、文化观念以及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其神话体系的个体差异。原始神话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内在遗传因子是解读、破译一个民族基因密码的重要方式,也是能清晰照见原始人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63.
"重述神话"行为是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下人类对人性的追慕。在众声喧哗的消费时代回望远古神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理解和阐释原型意象,在不断超越的重述中,人类的精神境界一步步走向圆融和自由。  相似文献   
964.
从母题和主题相似性、仙女山湖受孕、诞育男孩、鸟的帮助指引等方面对蒙古族《天女之惠》和满族《长白仙女》族源神话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族源神话与先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习俗、心理、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交流融合息息相关,是神祗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果,表现了蒙古族和满族先人们对宇宙、人类起源神圣的记忆、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65.
语言起源的传说揭示了语言并非一种客观的存在物,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人和人的身体分不开的。语言是人的语言,人是使用语言的人。人彼此彼此甚至亦此亦彼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语言表达的意义是一种不过度的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来自人挺身于世的存在:不过度是人的社会性要求的,动态是入的个体性要求的,而稳定就是最普遍最宽广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966.
壮族神话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把神话置于宏观的壮学研究(民间文学、民俗学)之下,始终未能摆脱文本化、文学化的模式.实质上,壮族神话中的神圣或虚拟内容多涉及鬼、神等壮族民间信仰,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的仙婆“求花”仪式表明,壮族花婆神话与“求花”仪式中包含着花婆信仰观念、壮族传统灵魂崇拜等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67.
高森远  陈刚 《青海社会科学》2013,(3):201-204,166
神话曾被认为是过时的和荒诞的,现今却悄然复活,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们虽然仍把大地亲切地称为母亲,而却逐渐遗忘其内涵。阐释大地神话的内涵和意义就不仅仅是咬文嚼字,而具有当下意义。中国的大地神话包含泥土造人、拯救人类和重归大地,蕴含着独特世界观和生命观,认为人来源于大地,是一个"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连续不断的生命环,用极富浪漫色彩的玄思回答了人类的起源和归宿,表达了对大地的认识、尊重和感激,对于探索今后的发展道路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宓妃是中国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神系列形象之一,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离骚》,在两汉辞赋中逐渐丰富,至中古时期发展成为极具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中古时期宓妃形象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神恋曲中风姿绰约的女神形象、世人钦慕的神仙形象、现实世界的美人形象。宓妃形象由神话趋于世俗,由单一趋于复杂的发展变化,与中古时期文人普遍对君臣遇合的政治理想的追求、对得道成仙的精神渴求和世俗享乐之风的盛行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9.
闫德亮 《中州学刊》2013,(1):149-155
早期民族的融合与凝聚力的形成与古代神话的传播与定型相随相助。上古神话时代是"万邦林立"、"众神并存"的无中心神时代。早期部族经过数千年的交融最后归融到华夏族,龙图腾在部族融合中起到了麾领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天帝观"揭开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序幕,五行与五方文化背景下生成了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诸子托古改制创造出了历史化的五帝系统。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使五帝系统得以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五帝系统的形成是以对神话的改造和对上古历史的"重写"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维护夏以来家天下的需要,也是维系华夏民族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的最终选择,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70.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