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506篇
社会学   14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正>第一讲:实话实说主讲人:张女士儿子小哲已经上初中了,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十分内向,似乎觉得跟人交流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在家里也很少说话,最多是用眼神或者动作表明他"知道了"。  相似文献   
72.
珠玑石塔     
肖锋 《源流》2011,(7):51
珠玑石塔,又名"贵妃塔",位于广东南雄珠玑镇珠玑巷内靠近正南门的亭中。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元至正十年重立,历经明代、清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珠玑石塔平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高3.36米,基座八角形,直径1.2米,置于一古井之  相似文献   
73.
子弟书因为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又称弦子书,子弟段儿,根据在传播地点的不同而被称为京音子弟书,清音子弟书,卫子弟书.子弟书内部分为东韵,西韵,西韵出现早于东韵.东韵的一部分称为硬书.石韵书和快书,虽然脱胎于子弟书,但它们发展出了独特而成熟的体例,已经同子弟书分庭抗礼了.八角鼓、岔曲,因为都出自八旗子弟之手,在八旗子弟之间流传,常常被人和子弟书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同子弟书几乎毫无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4.
路线     
正那天,几个同学突然提议聚聚。大家把地点选在时光茶吧,一个虽然偏僻但有雅趣的地方。同学们一个个到了,唐竹青却还没有来。我赶紧给他打电话。"来了来了,到附近了,就是不知道路怎么走。我现在在中山路。"唐竹青大着嗓门。"中山路到八一路,往西到振兴路,再往北到李渔路,最后往东到玉河街就到啦!"我一连说了两遍。  相似文献   
75.
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王引之《经义述闻》的“经义互参”这种体例,从而更好地认识王氏在训诂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采用了列举法对于这种体例进行首次挖掘和研究。根据参看对象的不同把它分成四类,并对每类举例分析说明。结果表明:“见”的运用使得著作结构简练、直接,言简意赅,尤值得后来之训诂著作仿效。  相似文献   
76.
一个是70岁的老人,一个是被遗弃的女婴,这样的故事注定会让人感动。然而走过12载春秋冬夏,他们面对的是无尽的艰辛和渺茫的未来。于是,人们不禁开始质疑:老人的爱有价值吗?弃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呢?  相似文献   
77.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首先,它是一种“变识为知”的认知观,强调对无身理智的打破,凸显“智的直觉”;其次,它是一种“遗技合道”的技法观,区别于“技中见道”,其所突出的既不是罔顾法度,也不是心为法执,而是法随心转的状态;第三,它是一种“法天贵真”的性情观,标举独立自由、纵恣不傥的艺术人格,将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引向对生命本真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中追求不似之似、不假斧凿、不求名石等新风尚的根源。  相似文献   
78.
8月16日上午,"寿山石大师名作赏"活动在阳光白金瀚宫璀璨开启,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百名峰层人士与中国寿山石界的大师,学者欢聚一堂,共襄艺术盛举,畅享奢华盛宴。本次活动的举办地点选择在阳光白金瀚宫接待会馆,可谓匠心独具。福州寿山石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四大印章之一,尤其在本次活动中由福州石工坊展  相似文献   
79.
郑玄的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继西汉扬雄《方言》以后,东汉的学者比较多地注意到了各个地方活的语言。在他们的著作中,已有对于当时各种方言事实的描写和记载,如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者们的传往之中,如王选的《楚辞章句》,郑玄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乳记注》,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访》,高诱的《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东汉学者注释古书,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释雅以俗,释古以今。”‘’油于东汉后期正处于魏晋时代的前夕,因此这一时期的学者,虽然仍然以词汇研究为其主要对象,但是已经非常留意音韵…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诗有多个甚至几十个英译本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哲学机理是什么?本文拟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论原则出发探讨古诗复译的本质, 指出前见、时间距离、视域融合及效果历史的诠释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从本质上解释了复译的原因及复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