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48篇
丛书文集   344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114篇
社会学   24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针对高速公路图像特点的,采用图像分区域处理的快速分道线检测方法.该方法抓住图像中亮度远近不一,车道线标在图像中近大远小的特点,分别将图像按由近及远逐块划分,利用以上特点直接提取分道线标,避免了采用传统方法中必须的梯度方向计算,插值或拟合等步骤,增强了实时性,每帧所得结果和相邻帧互相约束,增加了该文方法的健壮性.通过高速公路上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32.
孙建军 《安家》2014,(8):114-115
古老不意味着保守,古老也有青春的基因。专家不能规划市民衣橱里衣服的数量与颜色,同样也不能规划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城市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即便是以美容的名义。不幸的是,我倾心的这个皇城逐日陷入到视觉灾难中。  相似文献   
33.
地铁作为一种广告的媒介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新媒体,它为广告主提供了新的广告投放空间。地铁广告运用地铁车厢和周边的环境形成的综合性地铁媒体,由于空间的封闭性和流动人群的典型性特征,为未来地铁广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着重介绍地铁广告中的平面广告,对其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的总结与梳理,可以为我国地铁广告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4.
《经理人》2012,(12):92-93
前瞻设计的完美演绎 当我们还陶醉于CTSCOUPE惊为天人的前瞻造型的时候,凯迪拉克的设计师们丝毫不给车迷喘息的机会,今年8月刚刚在成都车展宣布上市的凯迪拉克CTS—VCOUPE,仿若隐形战机般将尊贵气派的设计融入锐不可挡的气势中,极致演绎着动感与奢华极具视觉冲击加大抛光双面进气格栅,  相似文献   
35.
不断进步的科技带来的是日新月异的视觉元素表现方式,而传统的视觉元素的表达方式正受到新兴科技的冲击。在新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载体的演变。这对当今的视觉传达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追求个性化品牌视觉元素的同时也要追求新兴科技,用以对品牌推广的方式进行全新的升级。新兴技术带来的不仅是猎奇,它将更好地展现品牌视觉元素的实际意义,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以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品牌视觉元素应用研究为命题,通过研究来开启品牌视觉元素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6.
37.
社会生产力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时下盛行的享受型消费和自我发展型的生活方式则为奢侈品消费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作为奢侈品最重要的视觉传播媒介之一,时尚杂志广告在二度空间中通过艺术化主题的定位来诠释品牌的理念;通过视觉化的叙事与艺术情境的塑造来传承品牌的文化底蕴;通过与艺术活动的联姻来揭示品牌的艺术基因;通过与名人联袂演绎艺术的传奇来增强品牌的感召力,让人们在视觉艺术的议程设置中产生审美的偏向与文化的推崇。  相似文献   
38.
39.
文章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借鉴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分析并解读了微视频《武汉,等你重启》的叙事特征、互动意义和组篇意义。《武汉,等你重启》微视频运用文字、图像和声音多种模态客观地传递了抗疫实情,塑造了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形象,激发了观众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