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595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四灵诗派论     
四灵诗派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她在“中兴诗人”纷纷摆脱江西诗风影响的大环境下诞生。而在永嘉地区 ,则有薛季宣、潘柽等人导乎先路 ,此后四灵经仔细计议后 ,才打出“晚唐”的旗帜。在得到叶适的肯定后 ,四灵名声大噪 ,其追随者因而大量涌现 ,由此形成一个颇具声势的诗派 ,其影响也遍及整个诗坛  相似文献   
22.
讨论了带连续时延神经网络的Hopf分岔现象。对于强核和弱核的情况,利用平均时延作为分岔参数,证明了模型经历了Hopf分岔过程。在带弱核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了分岔周期解稳定性准则。给出了一些数值例子,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广义孙子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次同余式组的解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4.
设p是奇素数,D是适合p D是正奇数,证明了,当D≠Ap^r-1,其中r是正整数时,方程x^2 D=4p^n至多有1组正整数解(x,n)。  相似文献   
25.
对偶线性规划问题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对偶线性规划的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属性,阐述两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用较简便的方法论证其重要性质,揭示可行解与目标函数、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关系,指出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从约束条件较少的对偶问题寻求为另一较简便之方法。  相似文献   
26.
KS型议程的行波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齐次平衡法确定了KS型方程双曲正切函数解的参数所满足的方程组,并且展开相关讨论,如给出了解的几种特殊情况及双曲正切函数法的适定条件等,为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行波解(孤立波解)的求出给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例。所采用的方法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来,"文化研究"在文化现实的逼迫和人为的造势中学科化了。相反,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却出现了"解合法化"的趋势。但是,即使是趋于强势的文化研究也取代不了逐渐边缘化的文学研究。它们两者不是包容或更替的关系。文化研究作为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但认为它是文学研究者的事情并将其设置于中文系则既是认识的不到位,也是实践所难以胜任的。在文学并没有真的终结的情况下,文学研究的路仍然宽敞。  相似文献   
28.
李植的<杜诗批解>是朝鲜文人批解、注释杜诗的第一部个人著述,被誉为朝鲜人研读杜诗的入门要籍.李植批解杜诗时注重考辨异文、分析诗作结构、阐明诗作句法,担负着教导后学的任务.其以异域之人研读杜诗,确与中华之人有着不同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29.
含修正项的KdV方程是否一定存在孤子尾是最近孤子理论中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给出几类含修正项的KdV方程的精确解 ,证明含修正项的KdV方程不一定存在孤子尾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