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5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600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17世纪,或谓明清之际百余年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西方文化东渐,中土文化西被。此时期近百名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或译或撰出版了数百种宣扬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书籍,自周秦以来中国士人大一统的"天下观"垮塌了,被动地接受了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万国舆地图志》里的"世界观"。"世界"一词,虽最早为佛教用典,但被西人借用已有另一意义。传统中土的"天下"与西人的"世界"构成不同的人文品质,体现着中西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熟悉那个陌生的"世界"?至少,有一个人群  相似文献   
92.
2012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辅导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人读唐诗、背唐诗,小人背完王昌龄的《从军行》后,我让她看一会儿电视,放松一下然后讲解。 恰好,电视正播出于丹给全国人民讲解唐诗,讲的正好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于丹有声有色地念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gu)浑……”  相似文献   
93.
胡适认为,白话是"活"的语言,言文一致,优美而适用。他从白话化和历史进化的双维同构视角,发掘、建构了一部中国白话文学谱系,并且指出它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他认为大多数唐诗都是白话文学、或近于白话的作品,代表着文学演进的正确方向。这种新的阐释不仅是对唐诗遗产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东方文化中具有普世意义成分价值的维护。胡适的"白话文学(唐诗)"观与他对祖国本土文学资源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相关,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和学术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94.
宋社洪 《学术研究》2012,(9):127-132
盛唐迄五代,省试落第的乡贡进士携"书题"、书启、卷轴、家状等,向京兆府以外的州府行卷并免试取解的现象,称为"拔解"。"拔解"没有身份限制,却有明显的等级烙印;不合法,却公开而流行。其存废与当时贡举制度的不完备、社会重进士的风尚、诗赋取士局面的形成、京兆进士的特殊地位、一年一试的选拔频率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5.
谭显宗 《学术月刊》2012,(6):104-111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相似文献   
96.
惯常句说略     
惯常句表示惯常行为。惯常行为具有无界动作的同质性和伸缩性,也具有间隔反复的特性。惯常句是一种非典型的非事件句。影响动作行为性质的界性成分分为低层次的和高层次的有界性成分与无界性成分两种,高层次的完句成分是全句表达的决定因素。惯常句的完句成分是状语位置上的判断性频度副词和全句的陈述语气。  相似文献   
97.
方锡球 《江淮论坛》2012,(4):148-157
明弘治到清康熙年间“诗变”论在确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诗变因素讨论的惯例。涉及的主要内在因素有创作主体、艺术范式、诗歌理想。对这些“诗变”因素的探讨,一方面说明诗变观念的逐渐深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代诗学逐步走向理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98.
杜甫有一些在诗歌中自述"作诗"的作品,这源于对《诗经》中一些作品在首尾点出赋诗本意之法的学习,而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缘情体物的诗艺,并推动了杜诗中以诗歌创作活动为题材的现象的出现。这是杜甫在穷途独处的人生中探索诗艺的结果,不但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而且也是他以诗论诗的活动产生的背景。这些论诗之作孕育于其赋诗遣怀的创作过程之中,首先也还是他的体物缘情的产物。这一性质决定了杜甫对诗歌与诗人的评论在形式和立论方式上都与唐人常见的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9.
唐代愤世嫉俗诗大致可分为普通文士和诗僧愤世嫉俗诗两类。文士多从政治制度层面揭露朝廷与世俗社会的弊端 ,抒发怀才不遇穷愁坎坷的悲愤 ,旨在批判社会发泄不满 ,以期改革政治。诗僧多取材世俗生活 ,感叹民众愚顽不化 ,批判社会风俗浇薄、世态炎凉 ,旨在劝世警世 ,以期民众弃恶向善皈依佛教。两者都不满现实 ,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充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恶与丑的痛恨否定 ,以及改变现实的执着愿望。艺术表现上 ,文士诗多以抒情叙事为主 ,有突出的主观情绪化倾向 ,风格多样 ,诗僧多以白描、叙述和议论为主 ,多冷眼旁观讥讽嘲弄 ,风格朴质流利 ;文士诗语言精炼工整 ,雅致丰富 ,诗僧则用白话口语 ,俚俗率直 ;两者既互为补充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英汉中动结构的特征是通常缺少具体的时间指称,施事在句法上通常为隐含形式,代之的是受事主语。英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Adv,而汉语中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NP+V+qilai+Adj,但是两者的核心语义都是表达状态意义而非动作意义。由于Goldberg构式语法过分强调构式义的独立性,而忽略句子组成部分对句义的贡献,对英汉中动结构语义特征的解释难以让人满意;从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出发,对英汉中动结构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