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2005年新修订的我国《公司法》和同年日本公布的《日本公司法典》为比较蓝本,围绕公司司法解散的类型、司法解散请求权的主体、司法解散的法定事由、滥用诉权的防御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两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异同,提出在借鉴日本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王绪杰 《理论界》2012,(2):94-96
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和觊觎修道院财富的目的,英王亨利八世实施了宗教改革。其中解散全国的修道院和没收其财产和土地对英国社会经济变革意义巨大,之后出现的土地市场活跃更是解散修道院所产生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23.
《公司法》为少数股东提供诸如股权回购、查阅权之诉等单项权利受侵害的救济措施,第20条“禁止滥用股东权利规则”也为股东侵害救济提供一般条款。但在复杂的公司治理面前仍显不足: 一般条款未能对侵害股东复合型利益、合理期待利益等股东压制情形提供兜底性保护机制;诸如司法解散之诉等切断矛盾根源手段尚不能适用。以此次《公司法》修订为契机,可以将“股东压制”的概念引入《公司法》第20条,作为“滥用股东权利”的下位概念,并将“股东压制”导致的公司人合性障碍治理失灵列为提起司法解散之诉的法定情形之一,予以终局性救济。如此,《公司法》第20条“禁止滥用股东权利规则”的内涵得以完善,且股东压制的救济机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4.
《金陵瞭望》2006,(4):52-52
乌克兰议会解散政府;全国科技大会在京闭幕;中央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麦加朝觐发生踩踏345人死亡;胡锦涛在厦门台商投资区考察;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涉及诸如公司解散原因出现后无人负责清算、股东未履行清算义务却采 取欺骗的手段申请公司注销、公司“无声无息”间消失(有人称之为公司“蒸发”现象)公司假破产真逃债等等现象 的案件,受害者往往是公司的债权人。而面对受害者、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在很多情况下却由于被告下落不明、法 律规定滞后等原因而苦无良策。为此,本文认为,必须着手修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提出必须明确清算义务主 体、明确清算责任、配套实施严格的破产审计制度、防范公司解散前适当期间的行为等四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6.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为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艺的成立和解散一直是个谜。1941年5月剧社成立到1947年6月解散,中艺存在了6年之久。根据剧社所在地点的不同,其活动可以分为6个阶段。中艺的出现,引领了战时剧运的航向,带动了众多话剧团体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使大后方的演剧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以中艺为代表,战时的舞台工作者把中国话剧艺术的演出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艺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为战后,特别是解放后中国影剧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其历史功绩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27.
公司解散后虽经清算并注销,公司清算不能了结全部债权债务,仍有对相关主体利益保护之必要,依我国对法人本质所采之法人实在说中的组织体说,法人清算并注销后仍有作为组织体存在之价值,故其并不当然终止,在清算目的范围内仍应存续。无需规定公司注销后的具体的存续期间。公司注销后涉及诉讼时,清算人可由法院指定。  相似文献   
28.
由于缺少公司法的明确规范,公司僵局纠纷影响着股东权利的实现、公司的生存状况,成为公司法中较为复杂的纠纷。本文以一则典型案例入手来探寻解决这类纠纷的途径。论文首先对公司僵局案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了解剖,接着,着重对该案件的实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作出解散公司的判决,并指出法院判决中存在的失当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决该问题的形式合理性,认为应当对公司法第190条排除反对解释。基于利益衡量的分析,在该案中允许解散公司是合适的。最后结合本案,对新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9.
公司的僵局对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的损害.由于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缺陷--未规定公司的司法解散,导致公司和股东的权益在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法律救济,这一问题已日渐严重.另外,国外公司立法均规定了司法解散,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有法人的司法解散的萌芽与经验,学理上有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理由,因此,我国<公司法>应确立司法解散,赋予股东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的权利.  相似文献   
30.
新<公司法>第183条明确赋予了公司股东在特定情形下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权,反映了公司法对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使得司法实务中法院受理公司司法解散的案件有法可依.然而,立法又过于简单和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就现行规定的实体完善和程序设计,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