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9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49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应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特别是民营企业运营中经常发生,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探讨了公司僵局的基本特征、形成因缘、危害及应对策略与机制,认为应对公司僵局应当融合公司法中私法与公法机制,综合运用公司章程自治功能、立法规制、司法适度干预、培养应对公司僵局的法律意识等多元化措施. 相似文献
33.
王增根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新<公司法>第183条明确赋予了公司股东在特定情形下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权,反映了公司法对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使得司法实务中法院受理公司司法解散的案件有法可依.然而,立法又过于简单和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就现行规定的实体完善和程序设计,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4.
新《公司法》第183条确立了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为在公司僵局中饱受困扰的股东们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由于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导致了实践中的诸多困惑,反映了该制度的设计仍然值得推敲。同时,目前解决公司僵局的唯一路径——司法解散也无法满足公司治理日益发展中的需要。对我国而言,要解决公司僵局的问题,不仅仅需要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第183条的规定,更需要给股东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35.
公司在终止前实施了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但由此所引发的侵权损害事实却在公司终止后“方才发生”或“才被发现”,应如何对此类预期环境侵权受害者的权益进行救济是环境危机时代应被重点关注的问题.公司解散是公司终止的重要类型,在解散清算阶段做出预先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公司终止后预期环境侵权受害者的权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此阶段的具体制度,目前我国学者多仅提出应借鉴.《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DGCL)第278条的规定建立“公司终止后法人资格延续制度”,而此合理性较弱的主张源于学者们对该法条的误读.文章首先对此误读进行了澄清,并借鉴该法中真正旨在保障预期债权人权益之内容(第280条至第282条),对我国公司解散清算阶段预期环境侵权救济建制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36.
37.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涉及诸如公司解散原因出现后无人负责清算、股东未履行清算义务却采 取欺骗的手段申请公司注销、公司“无声无息”间消失(有人称之为公司“蒸发”现象)公司假破产真逃债等等现象 的案件,受害者往往是公司的债权人。而面对受害者、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在很多情况下却由于被告下落不明、法 律规定滞后等原因而苦无良策。为此,本文认为,必须着手修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提出必须明确清算义务主 体、明确清算责任、配套实施严格的破产审计制度、防范公司解散前适当期间的行为等四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8.
公司僵局案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新旧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规范为中心展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缺少公司法的明确规范,公司僵局纠纷影响着股东权利的实现、公司的生存状况,成为公司法中较为复杂的纠纷。本文以一则典型案例入手来探寻解决这类纠纷的途径。论文首先对公司僵局案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了解剖,接着,着重对该案件的实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作出解散公司的判决,并指出法院判决中存在的失当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决该问题的形式合理性,认为应当对公司法第190条排除反对解释。基于利益衡量的分析,在该案中允许解散公司是合适的。最后结合本案,对新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9.
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和觊觎修道院财富的目的,英王亨利八世实施了宗教改革。其中解散全国的修道院和没收其财产和土地对英国社会经济变革意义巨大,之后出现的土地市场活跃更是解散修道院所产生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40.
吴正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8):141-144
共产国际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解散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首先,各国共产党不断成长,独立自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与不断被强化的高度集中的领导制度不相适应;其次,由共产国际来指导世界革命这种形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共产国际一些政策的失误,其影响力也受到一定的削弱.但共产国际在1943年最终解散,原因绝不限于此,这只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时机选择上的策略考虑.共产国际的解散原因尽管错综复杂,但其结果却是有利于国际共运的健康发展,得到了各国党的支持. 相似文献